首页 > 文化教育 > 详情

七部门发文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为何重点突出“科技”?

2025年11月12日| 浏览:380次| 字体:
分享到: 

近日,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意见》提出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夯实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基础,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今天(12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意见》有关情况


■ 《意见》提出六大重点任务——
  • 一是构建协同贯通的育人体系。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科学兴趣、学习科学方法、培育科学精神。
  • 二是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和教学方式以学科融合重塑课程教学生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 三是加强素养导向的教研引领和综合评价建立健全科技教育评价机制,推动教研与教学一体化发展。
  • 四是注重形态多样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建设优化教学空间,为学生体验真实情境下的科技探究实验和工程技术实践提供平台。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设科技教育栏目,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 五是推进高质高效的师资建设和家校社协同。将科技教育全面融入教师培养与培训体系,增强教师实施科技教育的能力素养。依托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建区域科技教育中心。
  • 六是推动广泛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多边合作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与实践,提升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


■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课堂会发生哪些改变?

从科学教育到科技教育,专家指出,此次的《意见》更突出了实践导向,同时强调要打破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学科壁垒。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表示,科技素养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纵向贯通的过程,《意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着力构建“阶梯式”育人体系。
  • 小学低年级重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情境,点燃和呵护好奇心。
  • 小学中高年级引导学生通过“做中学”深化概念理解,建立跨学科联系。
  • 初中阶段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推动学生从现象认知向规律探究与方法掌握过渡。
  • 高中阶段鼓励学生接触科技前沿,进行实验探究和工程实践,系统掌握科研方法。
田祖荫提到:“我们经常在基层调研的时候会问孩子一个问题,说你们最喜欢什么课?他们一般以前都会回答说体育课,将来我们希望科技课成为他们最喜欢的课。”

加强科技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是重要载体《意见》提出,以学科融合为基础,基于真实情境问题解决,加强前沿科技成果向课程教学资源转化,开发优质科技教育课程资源。同时,鼓励探索科学家+教师联合授课的双师课堂、基于元宇宙虚拟实验室等前沿技术的未来课堂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表示,科技教育涉及面是非常宽的,“我们现在也希望能够把一些前沿的领域里面适合于中小学教学内容能够梳理到中小学的课程里面。让我们的学生看到真实的科学家和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 ”

科技教育需要多方协同推进,拓展场景、整合资源、丰富实践,《意见》提出,鼓励高校、企业、公益组织通过揭榜挂帅参与学校科技项目;打造百城千馆工程,推动科技馆、重点实验室向中小学常态化开放

来源:新闻联播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郑州大学在这一国际赛事上斩获金奖

下一篇:无人机、空气炮、机器狗……沁阳市实验小学第八届创客节开幕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