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柘城县农业特色主导产业,自1977年从日本引进并在慈圣镇前梁楼村试种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万亩,年产干椒12万吨,被命名为中国辣椒之都、中国三樱椒之乡,年交易量达到70万吨、交易额100亿元,全县辣椒产业发展呈现种植规模化、产业链条化、交易全球化、产品品牌化特点。全县共有15万椒农、2500名辣椒经纪人从事辣椒种植、加工、冷藏、物流、营销,带动20万人依靠辣椒产业走向致富之路。
育苗是实现辣椒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在大田气候条件不适宜辣椒生长时期,为了增加复种指数,延长辣椒生育时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人为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来培育适龄壮苗,从而达到延长生育期,使辣椒高产稳产的目的。
一、壮苗标准
培育壮苗是辣椒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的基础措施。壮苗标准为:苗高18—20厘米,展开真叶12片左右,根系发达,少数植株带有花蕾,已发生2-3次侧根,叶色正绿,茎粗3—5毫米,叶片肥厚,无病虫害,苗龄60—70天,无病虫害,灾后成活率高,发育快。
二、做好育苗
(一)时间确定。“茄子栽荚,辣椒栽花”,辣椒应在定植前60天左右育苗,豫东一带一般年份在4月15日前后断霜,春辣椒就可移栽定植。春栽辣椒育苗在2月下旬到3月上旬,选用塑料温室大棚育苗;大蒜茬、油菜茬在3月上、中旬育苗;小麦茬育苗在3月中、下旬。
(二)种子处理。根据生产需要,选用科研院所或大型种子企业生产的抗病、优质、高产品种。
1.晒种精选。优良种子是获得丰产和高效益的基本条件,要求辣椒种子品种纯正、无杂质、无病虫害,筛选出秕粒、果皮、果柄等。在播种前应将种子暴晒2-3天,可以回复种子生机、促进后熟,提高发芽率。
2.浸种。浸种可以使辣椒种子吸水膨胀,保证其出苗所需的绝大部分水分,要用清洁的器皿,放入30-40℃温水,经过12-24小时浸泡,这时辣椒种皮变软,具有透水透气性,种子内部物质开始转化,具备了发芽的能力。
3.种子消毒。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能够杀死种子表面的细菌,减轻病害。可以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浸种15分钟,或者用10%磷酸酸钠浸种30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备播,预防病毒病发生。
4.催芽。催芽是将吸水膨胀的种子置于适温下,促使种子萌发。一般只有在育苗时间很晚的情况下才使用催芽技术。
(三)苗床建造。可根据需苗量确定苗床面积,常规品种一般春茬每亩育苗15平方米,蒜茬、油菜茬育苗20平方米,麦茬椒育苗25平方米。
1.阳畦育苗。阳畦育苗采光保温效果好,升温快。规格一般东西长7—10米,南北宽1.6米,北墙高55厘米左右,南墙高20厘米。上面可覆盖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薄膜上应盖草帘。
2.小拱棚育苗。畦宽1.2—1.5米,畦长7—10米,上面可覆盖0.1毫米厚的塑料薄膜,薄膜上应盖草帘。
3.床土配制与清毒。配制营养土可用三分之二的肥土,加上三分之一充分腐熟的牲畜粪,每平方米厚15厘米的床土掺45%三元素复合肥0.2公斤,硼锌肥5克。为预防病虫害再加入50%多菌灵每平方米8—10克,结合整治苗床,每10平方米用20%辛硫磷10毫升加水喷洒。
(四)播种。播种应选择无风的晴天中午进行。
1.播量。每平方米育苗900株,每亩大田移栽需苗8000株,加上20%备用苗,每亩需育苗15-20平方米,约需种子100—150克,间苗按4厘米见方留苗。
2.浇底墒水。底墒水层应高出畦面10厘米以上,播种前1天浇灌,待水全部下渗后播种。
3.精细播种。播种前先撒一层垫籽土,以免混浆粘着种子,影响种子翻身出土,覆土要厚薄均匀,不可过厚或过薄,以0.7—1厘米为宜,否则易形成弱苗,育苗时,要双膜覆盖,既要盖棚膜又要盖地膜。
三、加强苗床管理
苗床管理是培育壮苗的重要环节,要根据气候条件,幼苗的生育阶段,适时做好温度、湿度、光照和水肥营养的调节工作,还要做好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调节温度。通过“放风”、“保温防寒”来进行,出苗前,白天床温保持在28—35℃,夜间20—25℃;待有50%左右的种苗出土应揭去覆盖的地膜,白天床温降到25℃左右,夜间温度20—25℃;出苗80%时,白天25℃,夜间8—10℃,晴天中午若温度过高,应及时揭膜,不然1-2小时即可烧苗。
(二)水肥管理。苗床因在播种时浇足了水,底墒好,上面由薄膜覆盖,一般不用浇水。若干旱,早期温度低,可用喷壶喷洒一些温水,不要喷温度过低的井水,后期温度较高,可喷凉水,每次浇水量不可过大。若果建苗床时底肥不足,当发现幼苗生长细弱,叶片淡绿、狭小,要及时追肥,追肥可喷0.2%的尿素和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三)通风管理。一般晴天下午1—3时开始放风,放风口由小逐渐加大。若椒苗叶子上翘,说明温度已很低,应停止放风。4月下旬或5月上旬拆除棚膜。
(四)间苗除草。椒苗在幼苗出真叶时进行间苗,避免幼苗徒长,留苗密度以3-4厘米见方1棵为宜,同时覆土,人工去除苗床内的杂草。
(五)防治苗期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虫害由地老虎、金针虫、蛴螬、蚜虫等。可用50%多菌灵800-100倍液、75%的多菌清600-800倍液喷洒,发现有蚜虫时,可用20%吡虫啉3000倍液防治。
(六)蹲苗。蹲苗又称炼苗,就是控制供水和加强通风,促进辣椒幼苗生长健壮,抑制幼苗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可在定植前10天左右进行。(柘城县农业农村局 余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