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利
■河南宏力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河南 新乡 453400
高血压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慢性疾病,随着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人群不再局限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患者年龄结构存在明显年轻化态势,因此该疾病的防治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充分预防高血压需从我们的生活习惯入手。
什么是高血压?
从字面意思上理解高压及血压升高,从生理学角度上来看高血压是指血液在人体血管中的流动对血管壁作用的压力高于正常值。据我国临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的含义是在患者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精准测量的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收缩压≥90mmHg。
引起高血压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高血压在多方面因素联合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遗传、生活习惯、精神、运动四个方面。近年来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具备目前遗传倾向的慢性疾病,若父母均为高血压患者,子女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5%。生活方式则是高血压最重要的诱发因素,“食盐过多、口味过重”是我国高血压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市面上售卖的食用盐含有大量的钠离子,而我国国民每日钠盐摄入量约为8-15g,这一数值明显高于世卫组织推荐的5g/日,这与我国国民爱吃腌制类食品密切相关;肥胖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外貌表现,而肥胖的发生则与我们的日常饮食相关,近年来国民生活质量提升明显,高胆固醇、高脂肪类食物摄入比例明显增加,长期食用该类食物不仅会导致体重上升还会引起机体血容量及心排出量增加,进而引起高血压;我国是一个酒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但长期酗酒也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5%-10%的高血压均是长期酗酒所造成的;烟草内含有大量尼古丁等刺激血管痉挛类物质,长期吸烟会加速动脉硬化,进而导致血压异常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高血压的发生与患者心理状态亦存在一定相关性,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部分国民生活在紧张、焦虑、压抑、烦躁的心理状态下,该类心理状态会促进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导致血压上升。缺乏运动高血压较直接的诱发因素,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国民在茶余饭后往往忽视了运动的重要性,而选择以上电子产品用于娱乐,进而导致机体代谢能力减弱,最终引起高血压。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高血压是一种持续性发展性疾病,若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压会持续升高,其危害也会最大化,随着病程延长,部分患者会继发视力下降、心力衰竭、脑梗、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等疾病,该类疾病也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70%的脑卒中死亡比例与高血压相关,同时高血压也是临床50%的心肌梗死死亡病例的直接因素,因此,针对该疾病需予以足够重视,通过多途径预防疾病,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风险。
如何预防高血压?
鉴于高血压是多种因素诱发的疾病,该疾病的预防同样需从多个方面入手。调整日常饮食:应尽可能减少钠盐的深入,做到饮食清淡,将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日,尽可能减少腊肠、咸鱼的摄入量;适当补充钾离子,在日常中餐、午餐中可适量增加木耳、山药等素菜的占比,同时购买并食用香蕉、橘子等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入量,如猪蹄、红烧肉、油炸食品等。忌烟忌酒:避免酗酒、减少酒精摄入量,喜欢饮酒的人群需严格控制每日酒精的摄入量。增强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每日需保证30min-60min运动时间,年纪较大者可选取慢速走、太极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较年轻者选择球类、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在,面对大量繁琐、困难事件时需保持平衡的心态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