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彩科协 > 详情

于柯平:在笔墨光影中汲取精神力量

2025年10月30日| 浏览:694次| 字体:
分享到: 

当科学的理性思辨与艺术的感性表达相遇,会迸发出怎样的精神火花?连日来,弘扬科学家精神河南省科技工作者书画摄影作品展在省科技馆火热开展,140幅饱含深情创作的书画摄影作品,给出了生动而深刻的答案:这不仅是一场艺术的集中展示,也是一次科学家精神的时代礼赞,彰显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将专业追求与人文情怀相融合的文化自觉。


精神需要载体,艺术让科学家精神可感可触。科学家精神并非抽象的概念,它需要具体的载体来实现有效的传播与传承。本次展览的独特价值在于,它创新地运用了中国传统书画与现代摄影等艺术形式,为科学家精神的可视化、艺术化表达开辟了新路径。

从440幅投稿作品中精选而出的这些佳作,或以遒劲笔锋书写“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韧执着,或以细腻画笔描绘科研一线的奋斗场景,或以敏锐镜头定格科技创新的精彩瞬间。这些作品将“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内涵,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悟的艺术形象,搭建起科学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科技与艺术从来都不是彼此孤立的领域,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本次展览是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一方面,科学技术为艺术创作拓展了新的视野和表现手段。从《约定》舞台剧中运用的现代舞台技术,到摄影作品中呈现的微观科学世界,科技正在不断丰富艺术的表现力。另一方面,艺术为科学传播注入了人文温度和感染力,科学家精神通过艺术化的表达,变得更加亲切、更易共鸣,从而实现了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弘扬科学家精神,关键在于“入脑入心”,特别是对青年一代产生深远影响。本次展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通过艺术的方式,让科学家精神变得可亲、可学、可传承。展览设置在省科技馆,并专门组织青少年参观,让年轻一代在审美体验中感受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的是,此类活动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认识科学、理解科学家的全新视角。当青少年看到,那些平日里与精密仪器和数据模型为伴的科技工作者,同样能挥毫泼墨、运镜成画,科学家的形象变得可亲、可感、可学。科学家精神由此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一幅字、一张画、一帧照片中的具体品格,潜移默化地浸润人心,引导年轻一代崇尚科学、热爱创造。

科学成就离不开科学家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鼓舞科技工作者砥砺前行,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发展动力。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科学家精神,更加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本次展览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是一次精神的动员。通过艺术的形式重温科学家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行动。

展览的举办也启示我们,弘扬科学家精神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要善于运用各种载体、平台和传播形式,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只有让科学家精神真正深入人心,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强大动力和活力。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丰 硕  文/图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于柯平:以高端智力赋能河南高质量发展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