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建 > 详情

河南省植物学会邀请中国科学院谢道昕院士走进郑州第十八中学作科普报告

2025年9月18日| 浏览:720次| 字体:
分享到: 

      9月16日下午,在全国科普月之际,中国植物学会科普走四方系列活动走进郑州市第十八中学,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教授给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农作物的前世今生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精彩报告。本次科普活动由河南省植物学会和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主办,郑州市第十八中学承办,是“中国植物学会科普走四方活动”和“河南省科普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植物学会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尚富德教授,河南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张会勇教授,河南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河南农业大学王红卫教授,郑州市第十八中学党委书记段亚萍,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来松涛等出席了活动。报告会由段亚萍书记主持。
      报告中,谢道昕院士从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起源讲起,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植物从野生状态经人工驯化到现代栽培的漫长历程。他指出,约1万年前,植物驯化开启了农耕文明,人类通过对野生植物的种植选育,逐步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作物。例如,栽培水稻便是由普通野生稻经长期人工选择驯化而来,具有不易落粒、短或无芒等特点。谢道昕院士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了作物育种从1.0驯化时代、2.0传统育种时代,发展到3.0分子育种时代和4.0智能育种时代的科技演进。他强调,转基因技术作为现代生物育种的核心手段,在抗病虫害、耐除草剂、抗旱耐盐、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等方面具有很大潜力,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针对师生普遍关心的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谢院士从科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答。他介绍,转基因技术通过精准导入目标基因,赋予作物新的优良性状,可特异性防控害虫,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助力缓解资源紧张和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中国已批准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玉米等的商业化种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他呼吁公众理性看待转基因技术,更多听取专业机构和科学家的意见,共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在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向院士踊跃提问。谢院士耐心解答了智慧育种发展、植物逆境调控过程等前沿问题,将复杂的植物科学原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会后,同学们纷纷请院士教授签名留念,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活动让在场师生近距离感受到谢道昕院士的强农报国精神和严谨科学态度,在学生心中播撒下热爱植物科学的火种,对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强化知农爱农情怀教育有重要意义。河南省植物学会将持续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助力青少年在科普浸润中涵养科学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来源:河南省植物学会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漯河市护理科研分会成立暨科研创新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篇:2025中国(安阳)康复产业技术发展大会 脑机接口技术创新与康复应用研讨会(第一期)成功举办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