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科协:牵线搭桥聚智赋能 激活产业创新“一池春水”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引擎,合作是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临颍县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临颍县科协”)立足“四服务”职能,以“引才、育才、留才”为主线,以校地、校企合作为纽带,在人才招引、技术攻关、产业升级中主动作为,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搭平台引才,破解企业技术“卡脖子”难题
“以前生产线的技术瓶颈卡了半年,多亏郑州科技学院的专家来指导,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提及与高校的合作,临颍德卡特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一合作的促成,正是县科协搭建校地合作桥梁的生动实践。
为打破企业技术壁垒,临颍县科协主动作为,一方面牵头对接郑州科技学院,组织县政府办、县科技局与高校开展多轮交流,围绕专家服务、成果引进达成合作共识,推动高校与临颍德卡特新材料、漯河樱花包装材料两家企业率先开展技术成果对接;另一方面聚焦主导产业需求,牵线“国家队”“省级队”科研力量落地——促成中科院过程所杨亚峰、王勇研究员团队与豫中铁合金合作,河南农业大学杨森教授团队与中大恒源携手,累计吸引12名高层次人才“签约”服务,成功突破技术瓶颈10余项,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快步走向“生产线”。
建机制育才,培育本土创新“领头雁”
“能获评河南省‘创新达人’,离不开县科协的举荐和支持。”临颍县科技工作者王红新的话语,道出了县科协在本土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育才环节,临颍县科协构建起“选拔—举荐—提升”的全链条培育机制:积极举荐优秀科技人才参与省、市青年拔尖人才评选,助力全县斩获省、市自然科学学术奖12项,培育出河南省“创新达人”兼漯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王红新、“全国百强乡土人才”尚晓良等一批本土创新标杆;联合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为57名基层科研工作者颁奖,同时选聘10名专家为县首席科普专家、1名专家为市首席科普专家,让本土人才既有“荣誉感”,更有“用武地”。
不仅如此,临颍县科协还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对接河南农业大学地方鸡保护利用创新团队,以“专家驻点+定向培训”模式为临颍蛋鸡养殖产业培养技术骨干;推动郑州科技学院计划开展3期科创培训,覆盖140余位企业代表,让人才培育精准服务产业发展。
优服务留才,打造科技工作者“温暖家”
“有了‘科技工作者之家’,我们终于有了交流研讨的固定阵地。”在南街村“科技工作者之家”,几位科技工作者正围绕休闲食品研发展开讨论。这一高标准建设的“家”,是县科协优化留才服务的重要载体。
为让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县科协从硬件建设和服务机制两方面双管齐下:硬件上,在南街村建设高标准“科技工作者之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交流、研讨、休憩的专属空间,让人才“找到组织、融入组织”;软件上,推动构建长效合作平台——助力县政府与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签约共建河南省休闲食品产业研究院、研发推广中心,为科技工作者提供科研转化平台;推动县政府与郑州科技学院计划成立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让人才有稳定的科研合作阵地。
同时,临颍县科协还创新推出“企业出题+科协牵线+专家答题+科协跟踪”的“店小二”助企服务模式,联合省食品学会、机械工程学会开展“百会链千企”活动30余场次,既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也让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形成“以服务留才、以事业聚才”的良好氛围。
谋长远布局,绘就创新发展“新蓝图”
眼下,临颍县科协的创新服务版图仍在持续拓展:筹备中国(漯河)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暨“双招双引”大会,推动铜基新材料领域高质量发展;对接中国农科院、中国食品学会等“国字号”科研机构,计划促成南街村与河南工大卞科院士团队共建“中原学者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推动县政府与省食品学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河南省休闲食品研究院建设……
从牵线单项技术合作,到构建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从引进单个专家团队,到搭建校地、校企长效合作平台,临颍县科协正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人才引育留用工作,让创新活力在临颍大地充分涌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科技答卷”。
作者:晁燕 樊俊召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禹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学技术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