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快讯 > 详情

全球首个!“神秘跑团”正在备赛

2025年4月10日| 浏览:530次| 字体:
分享到: 

       4月13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将在北京亦庄举行。随着比赛临近,参赛机器人在跑道上进行了首次路测。路测期间,机器人们表现如何?

 

  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将在北京举行 参赛机器人首次路测

   

       3月28日晚,在北京亦庄,报名参加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的机器人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路面测试。

       来自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天工机器人,身高1.8米左右,它的步幅较大,提高了奔跑速度。    

       来自北京昌平的松延人形机器人,身高大概1.2米左右,主要特点在于先进的关节设计和驱动系统,具备高度灵活的运动能力,可实现快速移动、转向及复杂动作。    

       要完成21公里的半马,基本上每个机器人都要在途中进行多次换电操作,换电时间不超过五分钟。  随着路面测试的进行,每一台人形机器人都进行全方位的检验,工作人员收集各项测试数据,以便在开赛之前进行最后的调试训练,争取以最好的成绩完成比赛。  
      人形机器人半马赛制如何?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在赛制上遵循“同步报名、同一赛道、同时起跑”原则,人形机器人与运动员将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 为确保人机安全,比赛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机器人虽与运动员共享同一路线,但各自拥有单独赛道。

      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全程距离为21.0975公里,全程共设置7个补给站。 2025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机器人竞赛组副组长王国林表示,补给站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参赛队更换机器人所需要的电池;第二个是安全设备;第三个是一些辅助的工具。 参加测试的一共有6支队伍,每支队伍都配备保障团队。比赛过程中,裁判员和保障团队将全程跟随,如果机器人出现突发状况,保障团队可以快速处理。

 

     人形机器人半马 打造全新应用场景   

     有些机器人并不是为了奔跑而研发的,它们为什么要来参赛马拉松,这场比赛又能给机器人带来什么改变?

     以往,人形机器人多在实验室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定点测试,其性能验证局限于特定条件。而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综合场景适应能力的一次系统性检验。   

     在半程马拉松赛程中,机器人需面对长时间的双足行走或奔跑、复杂的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这要求机器人在传感器的精准度、芯片的运算速度和算法的智能性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 

     组委会介绍,此次参赛的机器人,很多并非为了奔跑和耐力研发,但这场比赛提供的是一个综合测试的舞台。

   

     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梁靓表示,现阶段,人形机器人可能会摔倒,也可能会缺零件,也可能在换电过程中,工程师和操作手之间的磨合会有问题,因为是全球首个,所以也希望大家用更多宽容和容错的心态来看待这场比赛。  

来源:新闻联播微信公众号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共绘发展蓝图 凝聚创新力量 ——河南省核科学与核技术学术会议在郑州举办

下一篇:未来能在月球种菜吗?最新研究→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