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彩科协 > 详情

“十大课题”专家谈|苗长虹:以科技探路黄河保护高质量发展

2025年10月05日| 浏览:804次| 字体:
分享到: 

选题意义

锚定战略关键,回应河南使命

“河南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提出地,这份历史责任,决定了我们必须把这项研究做深做实。”在河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调研启动会期间,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与工程学部副主任苗长虹谈及《河南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时,语气中满是对使命的清醒认知。


他坦言,黄河流域战略实施六年来,沿黄九省区在生态环境改善、生态廊道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深层挑战仍未消散。“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河南段作为其中关键一环,既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重任,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生态基础薄弱的难题——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气候变化还在加剧灾害风险。”苗长虹说,此时开展这项研究,正是要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摸清河南段水安全、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家底,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能落地、可操作”的智慧支撑。

在他看来,课题的现实意义更体现在“协同”与“创新”两大维度:“黄河治理从不是一省之事,九省区如何打破行政壁垒,形成‘大保护、大协同’格局?创新驱动时代,如何用科技破解水资源约束、筑牢生态屏障?这些都是研究需要回应的核心问题。”

调研重点三大方向破解流域发展难题

谈及课题具体调研方向,苗长虹将其清晰概括为三个核心着力点。

第一个重点是聚焦河南段“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我们要先把河南段的基本情况摸透,搞清楚水环境、水安全、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找到三者有机协调的路径。”他举例说,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如何在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节约水资源,如何在发展产业时守住生态红线,都是调研中要深入破解的问题,最终目标是形成“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协同格局。

第二个重点是探索沿黄九省区协同机制。“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要‘大协同’,这就要求我们跳出河南看黄河。”苗长虹表示,调研将重点研究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如何高效联动——比如上游生态修复与下游水沙调控如何衔接,各省区产业布局如何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只有把流域整体性、系统性放在首位,才能真正破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卡点”。

第三个重点是强化科技支撑作用。“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的刚性约束,仅靠制度不够,必须靠科技赋能。”苗长虹提到,调研将围绕智慧黄河建设、水资源节约利用、绿色低碳产业等领域展开,尤其关注“黄河大脑”“时空大数据平台”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我们要看看如何把分散在各部门的数据整合起来,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让科技成为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的‘硬’支撑”。

高校参与做示范、建平台、谋长远

作为河南本土高校的代表,河南大学在此次调研中也承担着重要任务。苗长虹介绍,学校将重点参与智慧黄河建设,推动数据集成与技术落地。“现在各部门数据分散、分割,我们要做的就是推动流域尺度的数据整合,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服务决策的‘黄河大脑’。” 他说,这项工作不仅是为当下调研提供支撑,更要为“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谋划,将智慧黄河工程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推进。

同时,河南大学还将发挥优势,推动两大国家战略融合。“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与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结合起来,让河南在黄河流域做样板、当示范。”苗长虹解释,河南段在黄河流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无论是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农业发展,还是工业城市的绿色转型,都能为其他省区提供借鉴,“我们希望通过调研,拿出一套独具河南特色的一体化推进方案,既符合国家战略要求,又能解决本地实际问题”。

谈及调研期望,苗长虹表示:“最终目标只有一个——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这需要我们摸清实情、找准路径,更需要凝聚各方智慧,让研究成果真正转化为守护黄河的实际行动。”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  文/杜勇/图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十大课题”专家谈|聂福全:破局提能,绘高端装备发展新图景

下一篇:河南省科技馆“亮相”央视国庆特别节目《中国梦 家国情》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