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手机里的“科博士”,可以帮助诊断农作物的疑难杂症;坐在办公室发出一个指令,家中的智能家电就能开始为你服务;有了医疗人工智能系统的协助,医生能够实现更精准、高效的诊疗……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已经渗透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2024年11月,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成立,为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河南如何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如何乘上算力东风,如何在人工智能新赛道上加速前行?近日,笔者走访多家代表性企业和机构,深入了解河南向“AI(人工智能)”而行的积极探索。
策划推动9大领域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河南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庞大的市场需求。目前河南已形成以郑州为核心、多地协同发展的人工智能产业格局,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中的应用已初见成效。河南算力设施已覆盖通算、智算、超算全类型,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先后建成投用,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中原算力谷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10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河南要以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探索人工智能在能源、金融、人力资源、消费等行业的多元化应用,形成人工智能应用新生态。
数据、算法、算力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三大核心要素。其中,算力是算法和数据的基础设施,影响着人工智能的发展。11月14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将统筹全省“通算+智算+超算”布局,构建算力基础设施、算力产业、算力生态高效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打造面向中部、辐射全国的算力调度核心枢纽和全国重要的算力高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6年年底,将建成并投用一批多元算力资源有机协同的算力中心。
笔者了解到,从算力基础设施,到人工智能应用,河南已在多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
应用发挥河南优势,建设农业大模型
11月25日下午,郑州金水科教园区,科大讯飞中原总部一楼展厅,农事问答大模型正在模拟远程解答田间地头的“烦心事”。
一张麦苗发黄的照片被上传后,很快就得到反馈,“科博士”识别出这株小麦可能患上了小麦锈病,并针对性地给出了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麦田用药等防治方法。
AI机器人不仅能给农作物看病,还能对猪进行健康管理。科大讯飞研发的智慧养殖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在猪舍上方安装的AI机器人,实现了对猪的24小时实时监测,如果猪出现打喷嚏、咳嗽等症状,便会结合监测影像判断分析猪是否患病,并根据需要进行投药管理。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闫润强介绍,2021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科大讯飞牵头组建了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大省,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是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任务。
《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发展智能农作物管理、智能养殖、智能农机等应用场景,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创新资源平台,建设农业大模型,推动智能农业发展。
2024年7月9日,科大讯飞中原总部与河南农业大学联合发布弘农大模型,为河南率先打造出的农业领域大模型。该模型能够统筹多场景,实现智能感知、分析、预警、决策和控制,有效赋能育种、种植、养殖及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等工作。“未来,大模型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成为农业大省产业升级和区域角力的重要方向。”闫润强说。
平台精准高效辅助,AI诊疗惠及更多人
人工智能视角下的肺结节是什么样的?
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内,肺结节AI辅助系统展现了它的高超技能:通过分析一位患者的肺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片,清晰地展现该患者肺部结节的数量和大小,并根据结节的低危、中危、高危等情况进行分类。
“人工智能在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影像、病理、心电等方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杰说,“肺结节AI辅助系统集合了专家诊断结果,并经过不断学习和数据优化,诊断准确率甚至超过了拥有5—7年临床经验的医生。”
“人工智能+医疗”以其高效、精准的特性,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医疗模式。目前,该实验室建设的多模态智慧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已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病理检测对全省所有县级医疗机构的全覆盖,并助力全省20家医疗机构在心电、影像、病理等方面实现所有数据的互联互通和AI辅助智能诊断。
《行动计划》提出,聚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数据,挖掘河南医疗数据及样本资源,发挥肺癌、乳腺癌等现有模型优势,搭建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模型平台。
据悉,河南省医疗领域首个重大科学装置——河南智能医学研究设施近日开工建设。该设施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依托单位,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项目建设周期3年,预计总投资5.71亿元。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将联合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等优势力量,推进多模态医疗数据的高效采集、智能处理和共享应用,从而打造一个集医疗数据采集、融合、治理、应用、运营于一体的智能医学研究公共服务平台。
布局建设调度平台,统一纳管全省算力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算力则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驱动力。
在郑东新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杨桥大道的西侧,中原大数据中心项目正在建设。目前,项目一期、二期已完成交付,三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25年年底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对外提供1万余台A级标准机柜,成为国内一流的高标准示范性数据中心,助力河南数字经济发展。
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豫信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组建的人工智能专业化平台。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志霄介绍,中原大数据中心目前已具备6000架机柜服务能力,主要为省政务云、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算力用户提供服务。
《行动计划》提出,制定算力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统筹布局智能算力中心,加快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创新平台建设。
张志霄说,围绕《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河南算力“一核四极多点”总体布局,中原算力正在打造人工智能基础服务平台,内含算力调度平台、算法开发平台和数据预览平台,力争实现全省算力的统一规划、统一纳管、统一供应、统一调度,向算法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算力保障。
“下一步,中原算力还将聚焦《行动计划》中提出的九大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需求,力争在细分赛道上实现突破,努力打造一批先进可用的行业垂直模型和应用案例。”张志霄说。
未来科研产业融合,人工智能广泛应用
河南未来如何筑牢算力底座,用AI赋能千行百业?
《行动计划》提出,提升算力供给能力,夯实数据要素基础,推动大模型创新发展,搭建共性技术平台,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探索制度创新。
“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依托河南省庞大的市场规模,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席江浩说,“要通过产业应用带动技术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河南数据资源优势。”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认为,河南应以产业智能化过程中的应用需求为牵引,选择重点领域,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引进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核心产业部门互动融合。其中,新型创新区的规划建设、平台及其主导的创新生态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培育,是河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支撑。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聚焦典型应用领域,探索大模型在行业中的应用路径,推进研发攻关、应用迭代和生态培育,加速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新高地。
作者:银新玉 刘瑞朝 李连凡 田佳宁
编辑:王 珊
审核:贾慧娟
上一篇:发力“未来” 赢得未来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