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详情

湖南张家界发现4.38亿年前盔甲鱼类新属种

2023年7月11日| 浏览:2084次| 字体:
分享到: 

盔甲鱼家族再添新丁。11日,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湖南张家界4.38亿年前的秀山组中发现一个盔甲鱼家族新属种:眼镜蛇大庸鱼。这是志留纪秀山组发现的第一个盔甲鱼类化石。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历史生物学》杂志。

眼镜蛇大庸鱼在系统分类上属于盔甲鱼亚纲大庸鱼科大庸鱼属,是大庸鱼科目前发现的第三个物种。“属名‘大庸’取自旅游胜地张家界市的旧称‘大庸县’,种名取‘眼镜蛇’是因为其头甲形状与眼镜蛇的头部非常相似。”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介绍。

眼镜蛇大庸鱼生态复原图。史爱娟绘

盔甲鱼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一种无颌鱼类,目前仅发现于我国和越南北部,是一种土著色彩非常浓厚的“甲胄鱼类”。作为现生有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无颌类祖先之一,盔甲鱼类在解剖学上很大地促进了我们对有颌类及其关键特征起源的理解,如颌的发育起源、中耳的鱼鳃起源和人类四肢的鳍褶起源等,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对早期鱼类游泳速度演化的理解。

志留纪秀山组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以盛产无脊椎动物化石而闻名于世。长期以来,秀山组一直被认为是无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可能并不适合盔甲鱼类的生存。“眼镜蛇大庸鱼在秀山组的首次发现打破了传统认识,表明大庸鱼化石已经从溶溪组上部延伸至秀山组下部,并分化为新的物种。”论文第一作者张雨萌介绍。

研究团队在眼镜蛇大庸鱼的头甲背面发现一对保存完好的小孔,这对小孔正好位于内耳附近第二中横联络管的正前方,可能代表了大庸鱼内耳内淋巴管的外开孔。此外,一些志留纪早期的盔甲鱼类,比如长兴鱼、曙鱼、安吉鱼等,头甲背面也存在这样一对内淋巴管的外开孔,因此,这可能代表盔甲鱼类的原始特征。

眼镜蛇大庸鱼化石照片及其头顶一对“小孔”特写。盖志琨 摄

盖志琨表示,湘西地区志留纪地层出露非常完整,是研究早期脊椎动物特别是有颌类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地区。这是团队继去年在该地区发现灵动土家鱼之后,在该地区的又一重要发现。

上一篇:“加长版”三伏天来了!入伏以后会更热吗?

下一篇:中国航海日:5G下海,中国船舶工业扬帆远航!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