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探秘“华龙一号”——国产核电机组守护清洁能源发展

2024年10月10日| 浏览:1750次| 字体:
分享到: 

  近日,依据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评价规则,中国核电旗下福清核电6号机组综合指数于2024年9月实现满分。至此,“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WANO综合指数均达到满分,标志着“华龙一号”生产运营绩效在全球范围表现卓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发电量超530亿度,环保效应显著

  WANO综合指数是由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制定,世界公认用于评估核电机组生产综合性能的指标,主要用于量化评估核电厂在核安全、发电管理、维修优化、设备可靠性和工业安全等方面的综合业绩。

  “华龙一号”是我国研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压水堆核电创新成果,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誉为国之重器、国家名片。

  截至目前,“华龙一号”福清核电5、6号机组累计发电量超530亿度,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156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92万吨,植树造林11.14万公顷,经济社会和环保效应显著,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探秘“华龙一号”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于2021年1月30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我国在三代核电技术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跻身世界第一方阵。

 “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来源:新华社)

  更自主,核心设备全部国产

  一颗颗不起眼的浅黑色“粉笔头”,便是核燃料的主要成分——铀混合物粉末烧结成的二氧化铀陶瓷芯块。它们安放于特制的圆柱形稀有金属容器中,共同组成了堆芯,也就是核电站的“心脏”。

  “华龙一号”采用177组燃料组件堆芯,让单台机组装机容量高达116.1万千瓦。“心肌更发达,功率也更高。”福清核电副总工程师周赛军打比方说,这是“华龙一号”的“独门秘籍”——堆芯数量的增加不但提升了功率,也带来了单个组件负荷的减轻,安全度随之进一步提升。

  在近20年的研发工作中,“华龙一号”研发团队共开展了54项科研攻关项目,其自主知识产权覆盖了设计、燃料、设备、建造、运行、维护等领域,在反应堆堆芯设计、能动和非能动安全技术、燃料技术、计算分析软件等方面,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

  技术的自主创新也带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华龙一号”涉及5300多家设备供货厂家,分布全国各地,各项组件共计6万多台套设备,所有核心设备实现国产,设备国产率达到88%以上。一大批核电装备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伴随“华龙一号”迅速成长,形成了哈尔滨电气、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国企为主导的三代核电装备供应链。

  不仅如此,通过“华龙一号”示范性工程的建设,我国核电建造队伍已全面掌握了自主建造三代核电站的核心技术和建设经验,目前已形成每年8至10台套批量化三代核电主设备制造及电站建设能力。

  更经济,成本降低两至三成

  “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能产生哪些效益?

  单台机组装机容量116.1万千瓦,每年发电近10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31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16万吨,植树造林7000多万棵。

  “华龙一号”首堆机组商业运行,不仅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深远。

  从2015年5月7日正式落地福清,到2021年1月30日投入商业运行,相较国外同类工程,“华龙一号”首堆机组成本降低了20%—30%。这让‘华龙一号’成为当前核电市场上接受度最高的三代核电机型之一。在巴基斯坦卡拉奇,2台“华龙一号”在建机组顺利推进,智利、英国等也纷纷提出了项目引进的合作意愿。

  据介绍,按目前市场情况测算,每台“华龙一号”机组全寿命期内在国内创造产值将超过2000亿人民币,并提供超过15万个就业岗位。另外,每出口一台“华龙一号”机组,将为我国带动相关机电产品和材料出口近200亿元。

  更安全,“硬核”保障降低风险

  核电站最核心的部分是堆芯,就好比火电厂的锅炉,这也是最怕出问题的部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核事故是因为核电站遭遇事故诱因停堆以后,余热无法导出,导致堆芯熔毁,进而引发放射性物质释出。

  第二代核电技术采用‘能动’系统为堆芯降温,也就是通过外部电能提供动力,驱动冷却水循环降温。“华龙一号”给堆芯上了“双保险”。设计人员在堆芯上方安置了3个千吨级的超大水箱,一旦能动系统无法使用,水箱里的数千吨水不需要动力驱动,就能顺势而下,依靠重力自然循环为堆芯降温。这一套非能动系统和能动系统结合的设计,让堆芯熔毁和放射性物质释出的风险大幅降低。

  “华龙一号”的“硬核安保”远不止于此。站在高处眺望,核岛被巨型混凝土外壳所包裹,就像披上了一件“硬甲”。硬甲其实分两层,内壳厚1.3米,外壳厚1.8米,全部采用高强度的预应力混凝土,不仅能把放射性物质牢牢锁住,其强度还可抗大飞机冲撞和9级大地震。


  来源:科普中国

  编辑:王   珊

  审核:贾慧娟

上一篇:太阳能氢能无人机首飞成功 氢能如何成为无人机动力来源?

下一篇:他们用AI破译蛋白质结构“密码” ——三位科学家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