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才荟 > 详情

张金良:以科技担当守护黄河安澜

2025年4月17日| 浏览:1568次| 字体:
分享到: 
       最美科技工作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精神面貌的缩影。近日,我省启动2024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省科协特推出“最美”谈“争先”系列宣传报道,邀请“最美科技工作者”围绕“四高四争先”战略部署,谈感受谈体会谈展望,以弘扬自立自强的“最美”精神、讲好奋勇争先的“最美”故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四高四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     
      “作为守护母亲河的科技尖兵,我们始终铭记治黄工作者的初心——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河南“最美科技工作者”、黄河实验室(河南)总工程师张金良表示,面对“四高四争先”战略要求,他和团队将聚焦重点难题,加强协调攻关,在黄河保护治理事业中奋勇前行,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系统治理破解历史难题 

       

      全国政协调研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坝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未来的一项重大课题。张金良表示,“水少沙多、水沙失调是黄河难治的症结。”他带领团队经过大量研究,首次将控制论引入黄河泥沙治理,提出“黄河泥沙工程控制理论”,构建“入黄—水库—河道—河口”四级协同控制体系,揭示了水沙、生态、经济的互馈规律,为流域治理提供系统指南。这一理论明确了黄河泥沙治理的基本对策和实现途径,成为流域治理规划、重大工程布局、水沙调控体系建设运行的理论基础,破解了系统治理的历史性难题。      

 工程实践筑牢生态屏障

        

甘肃庆阳防溃决多拦沙淤新型地坝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调研  

      针对淤地坝溃决风险,张金良带领研究团队发明抗冲刷无机黄土固化剂和防溃决坝工结构,建立坝系协同控制技术,使拦沙能力提升30%、成本降低25%,为5万多座老旧坝除险加固提供解决方案。在下游治理中,张金良和团队探明了流路稳定机理,创建“三滩分治”的宽滩河流生态治理技术,提出河口主备流路依序行河方案,破解防洪风险高、河口流路不稳等难题,为“千里悬河”长治久安夯实基础。      

 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 

       

      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作为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既彰显着科学家独特的精神气质,也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的精神动力。”张金良表示。 

      他和研究团队始终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科研血脉:以“蓄清调浑”技术推动水资源高效利用,践行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泥沙控制理论打破工程协同壁垒,彰显着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以防溃决淤地坝系技术守护黄河生态,诠释着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以流路稳定方案谋划黄河下游百年安澜,践行着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十几年来,我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东庄、古贤等国家重大水利枢纽工程关键技术瓶颈,让创新成果从图纸跃入山河,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表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才真正体现出了科技工作者的人生价值。  

      张金良说,黄河泥沙治理中蕴藏着中国治水智慧的密码。如今,这套密码正通过“四级控制体系”在黄河流域落地生根,通过“防溃决坝工结构”在黄土高原筑起屏障,通过“蓄清调浑”在多沙水库解锁长效稳定运行密码,通过“三滩分治”在下游滩区书写新生。他表示,“在我们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眼中,践行‘四高四争先’既是治黄人的使命,更是对母亲河最深情的告白——让科技创新化作永续安澜的基石,托起黄河两岸百姓的岁月静好。”      

  张金良事迹简历     
  

       张金良,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水利部水利领军人才,黄河水利委员会首席专家,黄河实验室(河南)总工程师,国家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主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政协第十三届河南省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委员,河南省科协第九届、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坚守黄河保护治理一线38年,是多沙河流水利工程设计与调控领域学术带头人;建立了黄河泥沙工程控制论,推动了多沙河流协调水沙关系的理论和关键技术进步;研发水库“蓄清调浑”运用新方式等系统创新成果,为黄河水沙调控、重大工程设计运用、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主持编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提出了南水北调西线、古贤水利枢纽工程方案,并担任黄河古贤、泾河东庄、南水北调西线等6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设计总工程师;研发的免管护淤地坝成套技术,有效解决了黄河流域淤地坝的难题;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l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23部,授权发明专利54项。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陈小兵:以医者初心奋勇争先创新绩

下一篇:“刷屏” 的肿瘤科医生 —— 记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陈小兵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