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单崇新: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注入新活力|专家眼里的河南金刚石

2025年8月05日| 浏览:1090次| 字体:
分享到: 

       本届中国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大会加入了国际会议这一元素,与国际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应用大会联动举办。作为省科协兼职副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金刚石及制品分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副校长单崇新已连续多年参加。在他看来,从“国字头”变成“国际头”,这为深化全球超硬材料领域的协同创新、搭建跨国学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平台提供了契机。


     “金刚石既是河南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单崇新表示,加入国际元素,核心考量是产业发展到了需要全球协同的阶段。这些年,河南超硬材料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从原材料到设备制造形成了扎实基础,但要在前沿领域突破,必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过去我们更多聚焦服务本地产业,现在要把视野打开,让河南经验、中国技术与全球智慧碰撞。”
       谈及大会上的新动向,单崇新的观察很直接:展台和议程里,传统工具、宝石类产品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但前沿应用的比重在明显上升。“五天议程里,半导体应用、量子传感、航空航天热管理这些领域的报告越来越多。”他说,这些都超出了大众对金刚石“硬”的传统认知,“它的多功能性正在被充分挖掘。”
       对于河南超硬材料产业的突破方向,单崇新看得很清晰。“我们常说河南是培育钻石产量冠军,但产业内涵远不止于此。”他解释,从产业链看,河南在原材料生产、设备制造等环节有显著优势,但在切割打磨、精密工具制造,尤其是半导体、量子等高端应用领域,还有不小提升空间。“要沿着产业链往两端延伸:前端攻核心技术,后端拓应用场景,让资源优势变成全链条优势。”



      他指出,这种延伸需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郑州大学团队正和本地企业合作,从金刚石晶圆制备到器件封装,一步步攻关。”他以金刚石衬底技术为例,高校负责理论创新,企业提供中试平台,双方联合优化工艺参数,显著提升了产品良率。
      人才,是单崇新反复提及的关键词。“产业缺的不仅是科学家,更是全链条专才。”他表示,从职业技工到本科生,再到硕博研究生,郑州大学已成立金刚石研究院,构建分层培养体系。“一台设备的高效运转,既需要博士攻克材料瓶颈,也需要工程师优化参数,两者缺一不可。”他强调,“懂理论更懂市场”的人才方能支撑产业升级。
    “产业发展需要国际视野与合作土壤。前沿技术不是闭门造车,全球智慧碰撞才能激发跃升。”单崇新认为,国际合作不是口号,而是要通过像这次大会这样的平台,让中外学者、企业真正坐下来交流技术细节,解决实际问题。“国际会议不是终点,而是联合创新的起点。”他说。
    “从产量优势到技术优势、应用优势,这条路不容易,但必须走。”单崇新说,河南超硬材料产业的初心是“把石头变硬”,现在要在此基础上“让硬石头变软实力”。而超硬材料产业的未来,就藏在这样一次次务实的交流与合作里。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 韩章威 文/图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于柯平:建设一流学会必须要有一流科普

下一篇:王秦生:万亿级培育钻石市场亟待唤醒|专家眼里的河南金刚石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