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郑州市青少年AI科普创作大赛第三期夏令营——走进黄河博物馆,用AI技术讲好黄河故事

2025年8月11日| 浏览:380次| 字体:
分享到: 

       8月5日,郑州市青少年AI科普创作大赛第三期夏令营在黄河博物馆拉开帷幕。50余名青少年通过“文化解码+AI创作”的双轨学习,用AI重新诠释“黄河润,中华兴”的千年母子情。

  触摸文明脉络,激活创作灵感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以黄河为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黄河博物馆以7000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了黄河的自然风貌、历史变迁、文化底蕴以及治理历程。学员们跟随专业讲解员的脚步,走进流域地理、民族摇篮、千秋治河、治河新篇、和谐之路、幸福黄河六个展厅,了解了黄河的自然史、文明史、治理史。

  一件件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AI创作的灵感源泉。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用AI工具让文化传承更鲜活。

  科幻写作与短视频分镜的“双轨并进”

  下午课程中,楚东明老师以“技术赋能人文”为主线,将科幻写作的叙事逻辑与短视频分镜的视觉语言深度融合,为学员们搭建起一座从想象到落地的桥梁。楚老师以“黄河文化”为主题,创新性地开展了一堂多媒体艺术实践课。首先引导学生从黄河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随后指导学生现场进行音乐创作与分镜头脚本设计。在实践环节中,楚老师系统讲解了视频剪辑的核心技能,包括转场特效的运用、智能字幕的添加等专业技巧,最后带领学生使用剪映软件将音乐、画面等素材整合制作成完整的视频作品。这种沉浸式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也提升了他们的数字媒体制作能力,完成了从文物到数字艺术品的惊艳蜕变。

  以赛促创,培育AI时代“黄河少年”

  本次夏令营是郑州市青少年AI科普创作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赛事由市委宣传部、市科协等9部门联合主办,以“智绘黄河·青春郑州”为主题,计划培养1000名具备AI应用能力的青少年,并创作100件融合黄河文化与科技元素的作品。

  第三期夏令营特别增设“科技融合”模块,旨在通过黄河博物馆的实地研学与楚东明老师的跨界指导,帮助学员在作品中实现技术融合,探索AI绘画、音乐生成与实体模型的多形态表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科技创新的天然实验室。希望学员们既能用AI技术讲好黄河故事,也能以青少年视角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贡献智慧。
  随着夏令营的落幕,学员们已投入紧张的作品筹备阶段。据悉,优秀作品将有机会于9月全国科普月期间在郑州科技馆展出。这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正悄然孕育着属于郑州的“未来创想家”。

来源:郑州市科协科普部

编辑:杜勇

审核:齐荣生


上一篇:濮阳市科普专家服务团走基层活动(经开区站)举行

下一篇:“探秘地质奇观 传承红色基因”南太行科普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