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于柯平:全国科普月为何在9月

2025年8月29日| 浏览:1086次| 字体:
分享到: 

      去年12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正式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每年9月确立为全国科普月。从“全国科普日”到“全国科普月”,一字之变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价值与战略考量,值得我们探讨学习。 

      源于全国科普日的延伸,全国科普月的设立将提供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必将拓展科普工作新维度。全国科普日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多年来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方面成果丰硕。其在每年9月特定时段集中开展,已积累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而全国科普月的设立,是对全国科普日成功经验的深化与拓展。

      此外,全国科普日主要突出的是示范引领性,而全国科普月更加明确了科普地位、职责和社会责任,为科普工作提供了更稳定、更有力的法制保障,更有助于汇聚整合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效能,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紧密协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  

      2024年9月13日,2024年河南省暨郑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在河南省科技馆启动。 

      9月是新学年的起点,全国科普月锁定开学第一课,必将成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的黄金档期。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而言,科普月与新学期同步开启,能巧妙地将科普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为青少年科学启蒙提供了关键契机。这一设计不仅呼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国家战略,也为科学素养培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具有深远意义。而对大众来说,全国科普月邂逅“开学第一课”,从青少年抓起,辐射全社会,同样能吸引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参与,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注入强大动力。

      9月秋高气爽、天气宜人,正是办活动、走出去的好时节,设立全国科普月将极大激发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热情。气候条件是大型户外活动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无论是天文观测、地质考察还是生态研学,都能获得最佳的体验效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舒适的气候能显著提升公众参与意愿,通过场景化、体验式活动,将科学知识从实验室和书本中“激活”,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的生活实践。

      此外,9月的节日众多,包括中华慈善日、教师节 、世界急救日、全国爱牙日等20多个节日,涵盖了纪念、感恩、团圆、祈福等多个主题,其背后隐藏着丰富的天文、地理、生物和历史知识,以科普形式介入节日庆祝,更容易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 

      全国科普月锁定在9月,是科学规划与人文智慧的结合。它既延续了二十年科普日的传统优势,又拓展了科普工作的时空维度;既契合教育教学规律,又顺应自然气候特征;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呼应公众需求。随着《科普法》的深入实施,全国科普月必将成为培育创新文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平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智力支持。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丰硕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于柯平:以奋进之姿书写“两高四着力”科协答卷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