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郑开赛
“大家见过蛇在水中游动,海蛇没有鳍,没有足,却能在最狭隘的岩缝中自由游动。基于仿生海蛇,我们做出了智能海洋管道检测机器人——敖丙,破解海洋管道外检测难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壤问题,我们采集数千个土壤样本,攻克菌元配伍与应用难题,精准靶向修复土壤,守护中原粮仓的根基。”
“学习药学的我,发现上游杜仲籽堆积如山,下游保健品产业却需求庞大,但提纯工艺和保存能力的技术瓶颈亟待攻破。我们致力于杜仲籽高值转化技术壁垒,让杜仲籽变废为宝。”
8月30日,郑州大学,2025年河南省“豫你携手·创赢未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交锋碰撞间灵感火花四溅。来自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的6支晋级队伍,正在通过项目路演、现场答辩等环节,展示创客风采,争夺决赛总冠军。
今年,这一大赛由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郑州大学承办,自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省138所高校的31.5万个项目、120.4万人次报名参赛。经过校内初赛、省级复赛等多轮选拔,435个项目入围省赛决赛,133个项目获金、银、铜奖,其中6支队伍晋级省赛总决赛。最终,郑州大学“御洪——水利安全卫士”团队获得冠军,郑州大学“百分材料——中国超高纯钼供应商”团队、郑州大学“敖丙——基于仿生海蛇的智能海洋管道检测机器人团队”团队获得亚军,河南农业大学“合生元·耕未来——菌元协同谱写良田沃土新篇章”团队、河南大学“‘仲’里寻安——杜仲籽高值化利用的开拓者”团队、河南中医药大学“‘宫检’克难——基于宫颈病变细胞交叉染色技术的快速筛查方案”团队获得季军。
“同学,留个联系方式,你们这个创意真不错,很符合我们公司发展的需要。”在同期举办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成果展上,集中展示了此次大赛25项代表性项目成果,有前来观赛的企业代表看着逛着便相中了项目。
现场,12个优秀大学生项目代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这是今年大赛,我们发现的一个最可喜的变化,项目展现出很高的商业价值,与企业匹配度高,签约意向率自然也就高出许多。”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海杰透露,截至目前,已有891个项目与企业达成签约意向,意向投资总额3.9亿元。
一场大赛缘何促成这么多签约合作?
王海杰介绍,大赛紧扣河南“五个强省”建设和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设置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9个赛道,还专设了揭榜领题赛道,面向企业真实需求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案。
“以往人才培养模式更多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根据时代的发展,高校也更多地关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王海杰说,今年的参赛作品从技术的问题导向、应用场景等都是瞄准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应用性、落地性和实践性、转化性更强。
“参赛项目与产业联系紧密,参赛作品中有70%是理工农医类,80%和我省主导产业紧密相关。”王海杰说,大赛进行过程中,还先后组织了86场线上线下资源对接会,邀请600余家金融机构和头部企业参加,搭建起创新与产业的联通桥梁。
赛后,本次大赛点评嘉宾、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2019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李京阳也为参赛项目竖起了大拇指。
“创业项目水平一年比一年高,闯入决赛的项目紧紧扣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从整体项目的科技创新性、成果转化、落地都有很大的提升。”李京阳十分期待,继续打磨后的项目,在国赛舞台上能冲击更好的奖项。
作为从大赛闯出来的创业者,李京阳也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之道。“我们身处一个需要创新创业的时代,铆定创新不放松,坚定把创新转化为创业,因为任何的创新不进行转化只是一个想法,转化才能惠及社会、惠及大众,这就是一个人价值的体现。”他也鼓励想要创新、突破的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们,勇敢地投身创新创业浪潮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以赛选才、以赛促创、以赛助产,一场大赛正在加速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秋日启新程,童心筑梦时——河南省实验幼儿园万和城校区举办开学日活动
下一篇:“劳模工匠进校园”点亮华水“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