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教育 > 详情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钧语千年”文化传承实践团 赴神垕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5年7月23日| 浏览:391次| 字体:
分享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校地合作实效,7月10日至12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组织“钧语千年”文化传承实践团赴禹州市神垕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是继双方共建“历史教学实践基地”“支部党建共建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后的又一重要活动,彰显了校地合作向常态化、深层次迈进的积极态势。

      7月10日,实践团赴神垕镇老街进行田野调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硕士党支部书记冉培艺以沿途讲解的形式,为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冉培艺通过解读老街的历史脉络、文化遗产与时代价值,以党建引领实地考察,使团员们在汲取历史文化知识养分的过程中接受思想淬炼。历史学院2024级本科生唐鑫在分享中表示:“此次田野调查让我真切体会到,历史不仅存在于书本中,更镌刻在老街的砖瓦与匠人的手艺里,作为历史专业学生,我们既要潜心研读史料,更要走进田野大地,在实践中传承历史文脉。”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依托校地共建基地平台,“钧语千年”文化传承实践队面向神垕镇钧陶瓷产业及文旅从业者进行文化宣讲。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24级硕士生聂菲以《宋韵流芳:传统文化中的美学风骨》为题,深入剖析宋代美学的精神内涵及其现代应用;2024级本科生马雪芳聚焦汉代彩绘陶百花灯,揭示文物背后的经济、工艺与信仰密码;2024级本科生张玉婷从建筑角度解读神垕古镇的瓷窑文化;2024级本科生张子茹则系统阐释钧瓷的窑变美学与当代转型路径。宣讲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宣讲会后,实践团与当地钧陶瓷产业及文旅从业者围绕神垕古镇建筑的新解、钧瓷同质化的破局路径、“有思想的瓷器”创作方向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与会者纷纷表示,此类活动为钧瓷非遗文化传承注入了青年视角的鲜活表达,期待未来能常态化开展,为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凝聚更多的青春力量。

      本次活动是校地合作深化的重要体现,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未来,双方将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推广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冉培艺  聂菲  唐鑫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中原文化大舞台”好戏连台 传统越调《李双喜借粮》开演

下一篇:历史性突破!郑州市金水区包揽校园足球“省长杯”小学组双冠军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