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跨越240公里的科普课
第一次走出县城,第一次走进省会,第一次参观科技馆……这段弥足珍贵的记忆,令二年级的范县娃李墨轩至今回味无穷。
日前,河南省科协驻村工作队联合范县教育局,分三批组织300余名农村和县城的青少年走进河南省科技馆,开展“科普助力双减——范县青少年走进省科技馆”志愿服务活动,李墨轩就是参与者之一。
在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引人入胜的特效电影、沉浸式的生态景观、有趣的科学实验、声光电营造的奇幻场景,丰富多彩的科技项目让孩子们流连忘返、眼界大开。苹果为什么往下掉、怎样证明地球是转动的、数学如何解释万物?孩子们在现场主动探索、动手动脑,激发了无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感知到科学的奥妙,科学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
早上6点多从学校出发,往返480多公里,车程6个多小时,但李墨轩一点都不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跟着驻村工作队的叔叔、阿姨以及老师、同学们走出家乡,到了省科技馆,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真是不虚此行,还想再来一次!
李墨轩口中的“叔叔”、“阿姨”,分别是省科协派驻范县杨吴庄村第一书记蔺晓波和驻村工作队员彭向阳、张丹。驻村工作队吃住在村,坚持“五天四夜”工作制度,一起“串百家门,访百家情,听百家话”,充分发挥省科协的组织优势、人才优势,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帮扶,共谋村子的美好未来。
为何组织学生参加科技馆研学游?蔺晓波的理解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要一起抓。“这趟科技之旅让孩子们充满期待和惊喜,举办活动的初衷就是想利用科协系统科普资源优势助力‘双减’,让村里娃、县里娃都能近距离感悟科学魅力,点燃他们的科学梦想。”
“早在今年夏天,省科技馆党总支就和杨吴庄村党支部开展了帮扶共建活动,组织了50多名同学和家长来到省科技馆参观。”彭向阳说,类似这样的活动,今后会越来越多。我们将继续完善馆校资源衔接机制,接长科学教育手臂,让优质科普资源惠及更多学生。
为了确保此次志愿服务活动顺利进行,驻村工作队专门制定了详尽的活动方案,细致规划了活动行程,租赁大巴车接送,免费安排午餐,河南省科技馆还专门派出讲解员、志愿者一起分工协作,确保活动有序有效地开展。
一天的行程,同学们收获满满,大家纷纷表示:“家乡在一天天变美,我们也一天天长大。有了这趟科技之旅的宝贵体验,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负此行,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杜勇 文/图)
上一篇:第九届河南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开赛!
下一篇:对接科技专家 精准赋能青少年成长 ——李建军教授到红旗区和平路小学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