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南阳市卧龙区: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赋能科学教育

2024年11月05日| 浏览:4840次| 字体:
分享到: 

南阳市卧龙区作为医圣张仲景故里、中医药文化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抓手,通过搭建中医药文化实践平台、构建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厚植中医药文化底蕴,传承岐黄智慧,播撒科学火种。

  一、做好顶层设计,夯实育人根基

高位谋划推动。南阳市卧龙区成立以区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教体局与区卫健委、区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卧龙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高标准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明晰目标定位。坚持因材施教,将中医药文化科普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普及健康养生知识,强健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的中医科学思维,提升全民健康医药素养;根植强国强医理念,培养未来中医人才。

培养专业队伍。依托卧龙区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制定培训计划,编写培训教材,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国医国药学院、南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卧龙区中医院等院校、医院的专家教授对爱好中医药文化的在职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合格后颁发结业证书,让城乡每所学校都有“不走”的专业型教师。

建强实践基地。分别在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建设药草基地“百草园”、中医药文化研学基地“仲景园”、种植“八大宛药”等道地中药材。其中,南阳市第五完全学校“仲景园”一期工程占地11.6亩,规模全市最大建有百草园、仲景文化长廊、仲景学堂、中医标本馆、中药炮制体验区、中药耕作区等,教师带领学生种药草、认药草、识药性,孩子们从泥土气息中体验中草药的神奇,在劳动实践中学习中医药理认知学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极具特色的研学项目和研学课程。与此同时,鼓励全区其他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中医药文化基地,目前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中草药种植基地全覆盖。

二、丰富课程体系,培育科学精神

专项课程普及中医药知识。开设中医药文化课程,以人教版《中医药文化》读本为主教材,采用课、讨论辨识、体验相结合的形式,为学生讲授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故事、治未病预防的智慧以及常见中草药舌尖上的健康等丰富多彩的内容。

课程融合传承中医药思想。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将中医药文化教育有机融入中小学道德与法治、历史、语文、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构建起“一校一品”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目前,卧龙区四十五小学、第六小学开设的太极拳、二十一学校练习的武术操、第五完全学校开展的八段锦等体育运动类课程已经形成办学特色。

家校社共育弘扬中医药文化。通过家庭、学校、社会共育活动,让具备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孩子们讲授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与南阳市中医院、南阳市张仲景医院、卧龙区中医院等中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中医专家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

三、拓宽育人途径,提升科学素养

在民俗活动中感知中医药文化。充分挖掘我国传统节日的中医药文化元素,通过春节喝“屠苏酒”、清明节吃“青团”、端午节悬“艾草”戴“香囊”、重阳节插“茱萸”饮“菊花酒”等活动,让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体验中,增强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

在中医名人典故中传承中医药文化。通过专家讲解、教师讲授、学生讲述、参观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了解张仲景、华佗、葛洪、孙思邈、李时珍等中医药学家的事迹,深刻理解病入膏肓、岐黄论道、神农尝百草等典故,感悟历代中医药学家在探索实践中的实证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在研学旅行中探究中医药文化。结合南阳医圣文化和艾草特色产业,全区各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研学活动,通过参观医圣祠、中医药博物馆,走进艾草文化基地、探访艾产品生产流程等方式,认识中草药和药材的传统炮制,了解我国中医药文化的发展历史。区内多所学校组织学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南阳药益宝艾草产品生产基地,了解艾草多样化制品的生产过程;走进南阳月季园,参观月季种植管理和玫瑰茶炮制流程;分批分时段走进艾灸堂,感受艾灸在治病防病中的神奇功效。

在社团活动中研习中医药文化。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区各学校成立中医类社团190余个,每个社团均由富有中医药文化知识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带孩子们认识中草药,孩子们一起动手做青团、制艾柱熬制清火凉茶、暖胃热饮,向家长们推送养生粥、防疫药汤等,到学生及家长的高度认可。

在饮食习惯中根植中医药文化。引导学生以中医药文化的视角探析本地饮食习俗,带学生了解植物蔬果寒、热、温、凉的食性,辛、甘、酸、苦、咸、淡、涩的食味,让学生明白食稻谷有养生之益,食菜蔬有养生之效,食禽畜有养生之利,食瓜果有养生之用,教会学生运用中医辨证思维,树立均衡饮食观念,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供稿:省教育厅新闻办

编辑:李

审核:齐荣生

上一篇:2024年河南省科学实验 展演会演活动举办

下一篇:省农科院科普研学志愿服务获评省文明实践 二类示范培育项目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