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骨密度低,吃钙片有用吗

2025年5月06日| 浏览:383次| 字体:
分享到: 

       骨密度低时,只吃钙片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有限。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补充钙可以为骨骼提供钙源,但仅靠钙片难以显著提高骨密度。 

(资料图片) 

       运动和饮食可提高骨密度 要想提高骨密度,在补充钙的同时,要摄入足够量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能促进钙吸收。平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多食用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类、坚果、绿色蔬菜等。每天的钙摄入量应为1000—1200毫克。如果通过饮食摄入的钙不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钙剂。 

      补充足够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可以通过晒太阳(每天至少20分钟)或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蛋黄、鱼类等,来补充维生素D。 

      保持均衡饮食。保持饮食多样化,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盐、高脂肪食物。高盐饮食会加速钙流失,因此应尽量减少盐摄入。 

      适当运动。步行、慢跑、跳舞等运动可以刺激骨骼,提高骨密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强度,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 

      进行专门性训练。使用弹力带、哑铃等进行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减轻骨骼负担,降低跌倒风险。瑜伽、太极等运动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降低摔倒风险,有助于骨骼健康。 

      骨密度是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强度的重要指标,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之一就是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用低剂量X线检查身体成分的方法,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如果检测值(T值)≤-2.5,则可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骨骼的退行性改变,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症与年龄相关,但也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会逐渐下降,可以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营养补充、运动等,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药物+生活方式”的干预方式进行治疗。科学干预可以延缓骨流失,降低骨折风险。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多由甲亢、糖尿病、长期使用激素等引起。甲亢会导致骨代谢加速,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骨形成并增加骨吸收。治疗原发病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可得到改善。 

作者:孙浩林

编辑:杜勇

审核:齐荣生

上一篇:中医治鼻炎有招数

下一篇:这两个“时段”饿一饿,脾胃更健康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