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详情

院地合作科技服务进菇棚 专家“问诊”提质增效助产业——三门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专家走进陕州区指导食用菌生产

2025年4月15日| 浏览:1024次| 字体:
分享到: 

      当前正值春季食用菌生产管理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科技兴农的部署要求,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三门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专家应邀到陕州区甘棠街大坪村食用菌生产基地,聚焦香菇、羊肚菌等主栽品种的春季管理难题。通过实地指导、现场答疑和战略研讨,开展“科技服务进菇棚”活动,为菇农提供“零距离”技术服务,为全年食用菌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聚焦生产痛点,专家“把脉开方” 。在陕州区甘棠社区大坪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内,三门峡市农科院专家团队实地查看了菌棚温湿度调控、菌棒发菌、病虫害防治等情况。针对菇农提出的“春季温度波动大如何稳定出菇”“羊肚菌出菇期催菇管理”等问题,专家们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方案:春栽香菇发菌期管理要重点调控温度,白天棚温控制在18-22℃,夜间不低于10℃,避免高温导致烧菌,造成菌丝衰弱甚至坏袋现象发生。羊肚菌管理方面,针对基地存在的“出菇不均匀”“子实体畸形”等问题,专家建议出菇期采用“微喷灌+遮阳网”组合,保持土壤含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为巩固技术服务成效,三门峡市农科院专家提出三项长效举措:一是建立“专家工作站+合作社”结对机制,在重点乡镇设立科技服务点,定期开展技术培训,2025年计划培养专业技术菇农50名,实现技术“传帮带”。二是推动产业链延伸,帮助菇农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开发即食香菇食品、羊肚菌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结合周边露营基地探索“食用菌+旅游”模式,开发采摘体验项目。三是强化灾害应急能力,发放相关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建立“市-县-乡”三级预警响应体系,确保极端天气下食用菌生产安全和设施稳定。    菇农反响:科技落地,信心倍增   “以前总凭经验种菇,现在专家教我们用数据说话,用先进技术种菇,菌袋污染率大大降低了。”大坪村的菇农们感慨的说。

      陕州区甘棠社区农业中心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专家指导优化管理流程后,预计今年香菇和羊肚菌产量都会有显著提升。三门峡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亚光表示:春季管理是全年食用菌生产的“黄金期”,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服务进菇棚”活动,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三门峡市农科院将联合河南省农科院开展“河南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食用菌专项”“河南省食用菌良种联合攻关”等多个项目实施,重点研发和引进食用菌优新品种和技术,并推动建设区域性食用菌产业联盟,为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更强科技动能。

作者:王亚光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百富泽农业携手核心经销商共绘种业发展新蓝图

下一篇:美丽乡村迎“客”来 政企携手送温暖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