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一行在“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查看小麦长势。
院士一行在神农种业实验室调研。
省院合作院士专家恳谈会现场。
本报讯(本报全媒体记者 杜 勇 文/图) 如何凝聚院士层面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我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6月7日,“院士中原科技行”活动首站在新乡启动,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实地调研“中原农谷”建设情况,并为相关产业创新发展把脉问诊。
“院士行”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举办‘院士中原科技行’活动,是省院双方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中国工程院会谈精神,推进省院合作工作走向深入的具体措施。”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告诉记者,中国工程院对这项活动高度重视,列入年度重点支持专项计划,全国仅有河南和贵州入选。
据了解,此次活动邀请中国工程院农业、机械和运载工程、信息和电子化工程等相关学部组建的院士团队,分组前往郑州、洛阳、新乡、鹤壁等地,就当地相关产业的工程科技需求进行调研对接。
院士们将针对我省的切实需求,从科技产业创新到研发平台搭建和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设想,与我省科技人才团队携手做好战略咨询研究,助力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推进加快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步伐。
“中原农谷”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聚焦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重大需求,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此,活动首站设在了“中原农谷”所在地新乡。
院士“会诊”赋能“中原农谷”
当天上午,院士们不辞辛劳前往神农种业实验室、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进行实地调研;下午,6位院士在恳谈会上就“中原农谷”建设畅所欲言,发表真知灼见。
“农”的边界在哪里?刘旭院士认为,这是决定“中原农谷”未来规划和建设的立足点。他表示,支持乡村振兴是“中原农谷”建设的另一个立足点,必须坚持3个核心:粮食安全不动摇、生态安全要保住、农业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丢。
当前种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目标任务艰巨。戴景瑞院士认为,“中原农谷”要成为种子资源创新的高地,要积极探索基因工程、单倍体育种等创新前沿技术,开发育种新优势模式,不断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立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省,赵春江院士建议我省进一步重视土壤肥力研究、智能设计育种和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康绍忠院士建议新乡市加强人才政策支持,促进一批农业产业或农业企业的成长。基于对国际创新竞争的清醒认识,张改平院士强调不断提升核心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着眼于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步伐,张新友院士提出了组织专班推进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建议。
“今年是‘中原农谷’建设的起步之年,也是搭建‘中原农谷’‘四梁八柱’的关键之年。”新乡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此次院士们的智力支持,必将为加快“中原农谷”建设、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编辑:齐荣生 张建胜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