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课题”专家谈|科技赋能材料产业升级路
锚定材料产业 “突围” 关键
“材料是工业的‘筋骨’,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材料产业必须率先突破。”在河南省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调研启动会期间,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言人介绍《河南省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时,一句话点出了材料产业的分量。
作为全国重要材料产业基地,河南材料产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形成以铝、钢、超硬材料等为核心的规模优势,是全省经济支柱产业。但“大而不强”的短板也很突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很多还停留在初级加工上;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比如高性能合金、高纯靶材等领域;产业竞争力和品牌溢价偏低,跟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差距。
在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看来,此时开展调研,正是为了破解产业“卡脖子”难题:“一边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一边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抢占高端材料赛道。调研就是要找准问题、找对路径,让河南材料产业从‘规模优势’转向‘质量优势’。
调研重点 三大方向破解发展难题”
对课题调研核心,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将其划分为三个重点,每一个都紧扣河南产业实际。
首先,是摸清“家底”与诊断问题。要先把河南材料产业的现状梳理透,比如传统材料转型升级到了哪一步,绿色低碳改造有哪些成效,数字化转型还存在哪些“堵点”。比如,河南铝产业规模大,但高端铝加工产品占比如何?超硬材料优势突出,如何向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延伸?这些都需要在调研中精准把脉。
其次,是借鉴经验与找准路径。国内外有很多好案例,比如德国如何推动传统材料高端化,浙江如何培育新材料集群,这些都值得学习。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言人介绍,调研会结合河南资源禀赋,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比如传统材料怎么提品质,前沿新材料如何布局,创新平台如何更好服务产业。
第三,是强化创新与绿色发展。材料产业升级,核心在创新。调研会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比如整合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力量,推动高性能合金、高纯材料等领域突破;同时探索绿色低碳路径,通过技术改造降低能耗排放,让材料产业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协调。
调研底气院士领衔,多方协同
对于调研成效,中国有色金属学会有着充足信心,这源于一支“硬核”调研团队。学会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季麟、河南科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宋克兴为首席专家的队伍,成员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河南科学院等10多所高校院所,覆盖材料研发、产业实践等多个领域。
目前,团队已初步梳理河南材料产业技术需求,拟定调研方案。接下来会深入企业、科研机构一线,既看成绩,更找问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言人表示,希望通过实地调研、技术攻关、经验借鉴,形成两份“干货”:一份有数据、有分析的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一套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精准方案。
最终目标很明确,就是让河南材料产业“强”起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发言人表示,课题将助力河南找准在全国材料产业体系中的定位,推动材料产业从“传统支柱”向“现代优势”转变,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吕晓 文/杜勇/图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河南省科技馆“亮相”央视国庆特别节目《中国梦 家国情》
下一篇:郝立新到鹤壁市科协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