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第七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举行。大会开幕式上,作为我省“两城一谷”(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和中原农谷)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中原科技城“招才引智”工作再结硕果,签约落地了一批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中原科技城“招才引智”效果如何?如何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一总目标聚能增效?
中原科技城新招引博士420余人
据了解,今年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郑州市专场活动,是郑州市八类招才引智专项行动之一。中原科技城作为我省“两城一谷”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着力“引机构、建平台、育产业、聚人才、优服务”,加快推进人才引育、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金融建设等工作。仅今年上半年,中原科技城就招引博士420余人、优秀青年人才1400余人。
中原科技城还率先实施优秀青年“青云计划”,赋予重点引才单位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权,加快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兑现,打出“引育用”的组合拳。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累计引进赵伟、陈杰等高层次人才3300余人,其中A类顶尖人才20人,B、C类领军人才150余人,博士、博士后1.05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28.1万人。其中,第一批优秀人才经济贡献奖励审核通过人员1382名,奖励金额达1.06亿元;第二批初审通过人员近4000名,奖励金额预计近3亿元。
人才集聚上,中原科技城为省科学院各类人才提供多角度、全覆盖的精细化保障体系,助力省科学院累计引进17名院士及其核心团队、104名高层次人才,科技人员总数超2200人,人才体量已跃升至全国省级科学院第一方阵。
为打造人才创新发展引领区,加快建设河南省(中原科技城)人才创新创业试验区,河南省政府每年给予5亿元财政补贴。除此之外,河南为建设高端人才承载平台,加快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中医类),保障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对签约引进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亿元经费支持。
同时,大力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中原科技城为企业解决难点痛点问题超500个,动态解决率超过98%;持续提升“双拎”服务水平,出台人才公寓和低租公寓管理办法,为富士康新事业总部、中电装等30多家企业提供近3.5万平方米办公空间和800多套人才公寓;围绕青年人才休闲健身、交流互动等需求,加快推进“两圆一带”滨水旅游和文旅空间建设,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中原量子谷一期建成,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
中原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三合一”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融合工作已经由人才引进、科研院所集聚向产业培育、成果转化转变,全力握紧“聚能”“增效”两个核心抓手,加快推进由蓄势强基向聚能增效攻坚突破。
其中,在空间保障方面,中原科技城推动墨子实验室、黄淮实验室、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过渡办公、永久场地加快建设。中原量子谷一期顺利建成,国科量子、长江量子等1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150名硕博以上学历人才进驻办公,14个重大科研成果已经在8月30日集中发布。河南省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的正式揭牌,标志着河南在承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基础能力方面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在创新基地建设方面,中原科技城积极配合省科学院启动北龙湖创新基地建设,谋划建设科研机构工作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区等四大功能区,拟引入50多家新型科研院所,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开放式创新平台。
在生产要素转移转化蓄力方面,中原科技城加快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郑州技术交易市场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撮合转化作用。截至今年上半年,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完成数据交易569笔,成交金额超14亿元。河南依托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深化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使中原科技城技术合同成交额再创新高,1—6月共登记技术合同525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4.43亿元,同比增长63%,基本形成“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转化、就地应用”的良好格局。
实现“零”的突破!超算、智算能力有望全球“双料第一”
中原科技城坚持以创新为主导,加快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其中,科学装置实现“零”的突破。中原科技城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与省科学院共同推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共同谋划建设算力产业园,打造融合4000P超算和50000P智算能力于一体的算力平台。该平台建成后将实现超算、智算能力全球“双料第一”。
科研平台方面,中原科技城依托张建伟院士成立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累计集聚省级实验室9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嵩山实验室对外发布云应用拟态化适配工具链、多模态平行网络、基于PNE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环境等3项原创性科研成果。今年上半年,新增省工程研究中心20家,河南省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入选40家,其中牵头建设35家。各类科研平台已成联动之势,协同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创新资源方面,中原科技城新签约落地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累计签约落地5家郑研院;哈工大二期主体封顶,北京理工、上海交大等项目稳步推进;上半年,河南理工大学郑州高等研究院总计新招收硕士555名,博士249名,研究生联合培养成效凸显。
在成果转化方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成功举办两场科技成果发布活动,推介科技成果10余项;北京理工郑州研究院成功与创投机构签署脉冲放电喷涂制备表面处理项目等4项成果转化合作协议。
中原科技城已签约115个重点项目
在招商引资方面,中原科技城大力推进全员招商,依托产业大脑平台,绘制招商图谱,充分发挥效能考评导向作用,掀起招商新高潮。今年上半年,已签约河南铁建投新基建总部、八英寸高端硅基功率半导体研发中心等115个重点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上海交大郑州研究院、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中原超级总部基地、哈工大二期等37个项目主体封顶;海康威视郑州科技园、粤浦白沙科技创新港等8个项目建成投用,形成支撑郑东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业集群方面,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建成产业园区13个、在建产业园区18个,以园区促招商、促产业培育,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算力产业园依托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工程,新签约阿里云、捷通华声等10家智算领域企业,加快打造集超算、智算、量子计算于一体的“算力之城”。河南省区块链产业园累计入驻数链科技、格尔软件、数秦科技等28家企业,一期入驻率接近100%。人工智能产业园集聚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浪潮、华为等10余家国内龙头企业的区域总部。中原数据产业园签约入驻金盾信安、西美科技等一批数字经济企业,数字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集聚河南六成私募企业,基金管理规模超1600亿元
此外,中原科技城聚焦科创企业、科创人才核心需求,引导金融赋能,助力创新,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
中原科技城全面抓好“基金入豫”工作,制定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累计集聚包括深圳前海、高瓴资本等202家知名私募类基金类企业,基金管理规模超1600亿元,集聚了全省六成私募企业,基金集聚态势强劲。特别是用活用好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先后设立科创母基金、中原前海二期基金、南海八期基金,对中原科技城产业导向及重点产业链进行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共储备基金招商项目近20个,成功落地招引项目3个,并投向中原动力、极简智能等重点企业。
同时,为赋能科技创新、实现省—市—区三级联合,中原科技城拟成立10亿元规模的中原科技城产业引导基金。持续加大“郑好融”平台服务力度,累计对企业授信26.6亿元,发放贷款超21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企业培育方面,中原科技城制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方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生产力。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233家、高新技术企业66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5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8家、瞪羚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1家。通过完善上市后备企业引进培育激励措施,构筑企业上市全周期培育辅导梯队,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壮大郑东新区上市后备企业体量,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辖区内共有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5家,市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11家,区级上市后备企业190家,新增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基金板挂牌企业1家,已基本形成可持续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梯队。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加快推进人才引育、新质生产力培育、科技金融建设等重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中原科技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田育臣
编辑:王珊
审核:贾慧娟
上一篇:我省前瞻布局具身智能产业
下一篇:按下科研成果转化“快捷键”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