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详情

于柯平:让科学家精神“走心”“入脑”

2025年9月30日| 浏览:1182次| 字体:
分享到: 

       近日,2025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科学家精神集中宣讲活动在河南多地成功举办。河南省科协邀请李永舫、邹宗平、茅玉麟、丛中笑、李建武等中国科学精神宣讲团成员走进校园,以“亲历者”“传承者”视角,讲述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不仅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精神洗礼,也展现出宣讲活动在弘扬科学家精神中的独特力量。


增强宣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融入时代发展潮流,更有利于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科学家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蕴含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真实的奋斗之中。此次宣讲活动以“追光科学家精神,致敬新时代偶像”为主题,紧扣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身边故事。李永舫院士以“热爱+用心+努力+认真=成功”为公式,分享科研心路;李建武讲述袁隆平“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精神;茅玉麟、邹宗平、丛中笑等作为科学家的亲属或身边人,以细腻真实的回忆,展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与家国情怀。这种“故事化”“人格化”的宣讲方式,打破了科学家的“严谨”形象,使其精神更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真正实现了从“入耳”到“入心”的跨越。

科学家精神宣讲是一门讲道理、讲故事的艺术,高水平的宣讲队伍至关重要。

宣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谁来讲”“怎么讲”。此次活动的成功,得益于组建了一支层次丰富、权威性强、情感真挚的宣讲团队。他们中既有顶尖院士,以自身科研经历现身说法;也有科学家的后代或身边工作者,以亲情视角还原历史细节。这种“权威性”与“亲近感”的结合,极大增强了宣讲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宣讲者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精神的化身,其言传身教本身就是对科学家精神的最佳诠释。

高水平的宣讲,善于将深刻道理融入生动叙事。无论是茅以升倾尽心血筑桥报国的执着,李四光开创地质理论的创新,还是王选攻坚汉字激光照排的奉献,都通过具体事例、朴素语言娓娓道来,避免了空洞说教。宣讲活动后,现场的热烈互动也充分说明,宣讲艺术的核心在于“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只有找准情感共鸣点、思想契合点,才能让科学家精神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科学家精神只有在受众心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才能焕发出巨大的力量。

宣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一时的感动,而在于精神的传承与行动的转化。省科协主席刘晓永希望青年学子从科学家故事里读懂家国情怀,从科学家的坚守中体会奋斗的意义;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强调要将科学家精神“搬进”教育教学各环节,使其成为校园“日常风景”。这都指向一个核心:宣讲的成效,要看科学家精神是否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要让科学家精神生根结果,需要构建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将宣讲活动与学校教育、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使科学家精神成为课程思政、课外实践的重要内容,形成持续浸润的环境。另一方面,要鼓励青少年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通过科技竞赛、课题研究、榜样学习等方式,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奉献国家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刻苦学习、勇于探索的实际行动。只有当科学家精神从“听来的故事”变成“身边的向导”,从“远方的灯塔”化为“前行的动力”,宣讲的火种才能真正燎原。

      此次“开学第一课”科学家精神集中宣讲活动,以其精心的策划、高水平的团队、丰富的内容和深远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让科学家精神“走心”“入脑”的宝贵启示。以宣讲之火点燃信仰之灯,以精神之光照亮成长之路,期待这样的活动能持续开展、不断创新,让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激励更多青少年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丰硕 /文 杜勇/图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于柯平:科技赋能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于柯平:以科普之钥开启传统节日新内涵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