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河南省科技馆精心策划了“致敬师恩 探索科技”教师节专场活动,以“科学探索+人文关怀”的特别献礼,向辛勤耕耘的教师群体致以敬意与关怀
全国科普月期间,从白露到秋分,从世界急救日到全国爱牙日,二十多个节日接踵而至,涵盖了纪念、感恩、团圆、祈福等多重主题。在河南各地,一种全新的节日庆祝方式正在兴起——以科普为媒介,深入挖掘节日背后的天文、地理、生物和历史知识,让传统节日在科普的浸润下焕发新内涵。
九月的中原大地,科普活动与节日庆典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卷。开封、洛阳、许昌等地以“上门义诊+健康科普”的方式,致敬第41个教师节的到来,向广大教师表达崇高敬意与深切关怀;在南阳,市科技馆围绕世界急救日开展了多场模拟演练现场,由专业人士向市民讲解人体生理结构和急救原理;全国爱牙日前夕,鹤壁市科协组织科普志愿者,到社区开展主题科普宣传活动,将实用的口腔健康知识送到居民身边……这些活动打破了传统节日庆祝的固有模式,为公众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窗口。
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科学原理。中秋明月是团圆的象征,也是天体运行的直观体现;教师节既有尊师重教的精神,与科学知识的代际传承密不可分;世界急救日所倡导的救护技能,建立在人体生物学基础之上;全国爱牙日关注的口腔健康,则与生物进化和现代医学发展息息相关。各地通过深入挖掘节日背后的科学内涵,创新活动形式,完善内容设计,让科普在传统文化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让传统节日在科学之光的沐浴下焕发新的生机。
各地的实践表明,科普式节日庆祝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面对世界心脏日的到来,辉县市人民医院以“律动不息”为主题的科普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学到“救命技”;为迎接第十个“中华慈善日”,新郑市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了多项主题科普活动,弘扬慈善文化的方式变得有声有色。在这个过程中,节日因科普而更加丰富多彩,科普因节日而更加生动亲切。
科普与节日的结合,需要创新思维和精心设计。在河南各地的实践中,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一是找准节日文化与科学知识的连接点,避免生搬硬套;二是注重互动体验,通过实验、观测、模拟等形式增强参与感;三是兼顾不同年龄段受众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点,实现分众化传播;四是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提升科普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种融合实践拓展了科普工作的边界,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开辟了新路径。
当教师节的颂歌响起,人们既感恩师长的教诲,也思考着知识传承的脉络;当急救日的演练开展,人们既学习着救护技能,也理解着生命的奥秘——这或许就是科普赋予传统节日的最美礼物: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在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文化的传承因科学而更加深厚,让科学的传播因文化而更加温暖。
作者:河南科技报全媒体记者 丰硕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