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如何急救处理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本病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中青年人也时有发生。病人常为—个部位骨折,少数为多发性骨折。经及时恰当处理,多数病人能恢复原来的功能,少数病人可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了解骨折后的急救处理方法,不仅可以减轻伤者的痛苦,还能有效防止二次伤害,为后续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骨折的基本类型
在急救处理骨折之前,了解骨折的类型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骨折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开放性骨折:骨折断端刺穿皮肤,伤口外露,骨头甚至可能从伤口中伸出。这类骨折容易引发感染,处理时需要特别小心。
完全骨折:骨折线通过骨膜及骨质全部,使骨折端完全分离者。
不完全性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
二、骨折后的急救处理原则
1.保持冷静,避免移动伤者
骨折发生时,伤者和旁观者都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慌乱。此时,保持冷静非常重要。避免过多移动伤者,尤其是在怀疑脊柱、骨盆或大腿骨折的情况下,随意移动可能会导致二次损伤。
2.固定受伤部位
骨折的肢体应尽量保持不动,可以使用木板、树枝、毛巾等材料制作临时夹板,将受伤部位固定住。固定时要注意,夹板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关节,并且要适度加压,但不应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避免直接接触伤口
如果是开放性骨折,骨头可能外露。此时切勿试图将骨头推回原位或直接接触伤口,应使用干净的纱布或布料覆盖伤口,防止感染。
4.冰敷减轻肿胀
骨折后常会出现局部肿胀和疼痛,可以在伤处外敷冰袋,每次敷15-20分钟,有助于减轻肿胀。但要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最好用毛巾包裹冰袋。
5.保持伤者平稳,尽快就医
骨折后,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进行专业治疗。运输过程中,避免过多振动或移动,确保伤者的姿势保持平稳。
三、不同部位骨折的急救处理
骨折的急救处理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来进行调整。以下是几种常见骨折部位的急救处理方法:
1. 手臂和腿部骨折
当手臂或腿部骨折时,首先要稳定受伤肢体。可以使用木板或其他坚固物体作为夹板,将骨折部位固定住。夹板的长度要超过伤口的上下关节,并用布带或毛巾进行捆绑。捆绑时应适当加压,但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血液流通。
2. 脊柱骨折
如果怀疑脊柱骨折,切忌移动伤者。脊柱骨折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导致瘫痪或更严重的后果。急救时应尽可能保持伤者的平躺姿势,不要搬动或转动其身体。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场,使用专门的脊柱固定板进行转运。
3. 锁骨骨折
锁骨骨折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跌倒或肩膀受到外力撞击时。急救时可以用三角巾将伤者的前臂吊在胸前,减轻锁骨的负担。并用布带将手臂和身体捆绑在一起,以保持固定。伤者应尽量避免肩膀的活动。
4. 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会引起呼吸时的剧烈疼痛,甚至可能导致内脏损伤。急救时,应让伤者保持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避免平躺。同时,应尽量减少胸部的活动,可以用毛巾或布带轻轻固定胸部,帮助减轻疼痛。若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青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5. 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常见于老年人跌倒后,急救时应让伤者保持平躺姿势,不要移动下肢。可以使用夹板固定双腿,但要避免过度牵拉。由于髋部骨折通常伴随剧烈疼痛,应尽量减少对伤者的搬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进行处理。
骨折后的急救处理是减少伤害、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步骤。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为伤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也能减轻伤者的痛苦。在日常生活中,了解骨折的应对措施和基本急救知识,有助于应对突发意外,为伤者提供有效的帮助。(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公立中心卫生院 李见辉)
上一篇: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方法
下一篇:前列腺增生的常见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