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河南省标新电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经过极板装配、封盖充电等流程后,一只只阀控式铅酸动力电池完成了生产。这些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凝聚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新华24年的心血。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河南省劳动模范、科技领军人才,闫新华用一项项创新成果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
2000年7月,闫新华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同年加盟山东圣阳电源实业有限公司,期间针对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005年3月加盟深圳市今星光实业有限公司,首次将蓄电池的化成工艺由外化成研究开发替换为内化成工艺,使得蓄电池生产过程节水90%、节电25.8%、降低成本15%,成为工信部推广使用的先进蓄电池制造工艺。 2011年,他从深圳回到沁阳,正式加入河南省标新电源有限公司,负责技术研发。
2018年,国内铅酸蓄电池行业正面临能量效率低、生产周期长的瓶颈,伴随着铅酸动力电池新国标的推行,对整个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闫新华深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只有尽早突破技术难题,才能满足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 “为了早一天帮助企业摆脱困境,我带领团队不断外出学习,对蓄电池的各个生产工序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河南省标新电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闫新华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年的科技攻关,成功研发出新的高比能量铅酸动力电池,比能量从38Wh/kg提升至44Wh/kg,单只成本降低10元,生产周期缩短40%。这项技术为公司新增产值23亿元,利润2.1亿元,并荣获2020年和2023年河南省科技进步奖。
“实验室里的突破,必须转化为生产线上的效益。”这是闫新华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每天下车间4小时以上,与工人和车间生产管理人员讨论工艺改进。
2021年,他发现电池固化环节存在能耗浪费的问题,通过优化温控参数,年节约电费超百万元。这种“一线工作法”感染了整个团队,公司产品质量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99.8%以上。 “闫总作为我们的高技术人才,常常深入生产一线,对新品的研发亲力亲为,他常说要‘用数据说话’,他的成果确实改写了行业标准。”公司生产副总郑静超说。
作为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闫新华主导或参与起草了6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截至目前,他累计获得国家专利6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涵盖电池结构设计、材料配方等关键领域。因其突出贡献,他先后获评“2023年焦作市劳动模范”“2024年河南省劳动模范”。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升级,闫新华用24年诠释了“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他带领团队正以科技之力,为绿色能源时代注入更多“河南智慧”。 “我们将充分利用公司的省级科研平台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加强科研研发,提高动力电池在深循环情况下的寿命,进一步拓展公司产品的应用环境和应用领域。在助力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征程中,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赋能企业的发展,为焦作市乃至河南省储能领域作出更大贡献。”闫新华表示。
作者:沁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曹武 马雨萌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