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禹州大地,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小吕镇柴庄村的西瓜田里,翠绿的藤蔓间挂满硕果;鸠山镇张家庄的红河谷畔,旅游规划建设如火如荼;花石镇河东张庄村的文化广场,欢声笑语点亮乡村夜晚……这背后是禹州市将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第一工程”,通过“强堡垒、兴产业、优治理”的系统实践,书写着产业兴、治理优、百姓富的时代新篇。
柴庄村:返乡书记的“甜蜜事业”
“目前柴庄西瓜种植规模已达200亩,年产值可达300万元,有效带动100多人年均增收2万元!”小吕镇柴庄村党支部书记赵亚军在“第四届欢乐西瓜节”开幕式上自豪地宣布。这位2005年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毕业的“80后”,2020年放弃城市优渥的生活回乡时,曾被村民质疑“书生种不了地”。而今,他用五年时间让这个曾“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的落后村,蝶变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村”。
“带领村民共同富裕。”一直是赵亚军返乡创业的初衷。自2020年11月,赵亚军当选柴庄村党支部书记后,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南下北上,募集发展资金600余万元,引回发展人才20余人,成立以村党支部领办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禹州市沃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1700多亩,吸纳全村70%的村民以资金或者土地的形式入股合作社。近年来,该村依托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已成功打造秀美柴庄种植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西瓜、辣椒、红薯等经济作物,每年带动村民收益100余万元。
张家庄村:绿水青山的“金色变现”
踏入鸠山镇张家庄村红河谷风景区,但见层峦叠翠、峡谷幽深,溪流如练、蜿蜒其间,山水相映间自成一幅天然画卷。
“扎根乡土,方能振兴乡村。”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庄人,村党支部书记张春生始终将改变家乡面貌的初心镌刻在行动中。他坦言:“虽坐拥青山绿水,但过去交通梗阻、产业单一,让乡亲们的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面对发展瓶颈,村“两委”以“集民智、谋长远”为准则,推动了村级事务民主化,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并携手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开展多轮地质勘测与气候分析,最终最终确定了“特色种植 + 乡村旅游” 双轮驱动的产业发展模式。
在党支部引领下,槐花产业成为首个突破口。村“两委”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如今,3000亩槐花林不仅造就了“五月花海”的生态奇观,同时发展石磨面、蜂蜜、山野菜、冬桃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带动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50万元。 今年,村集体乘势而上,依托红河谷景区“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许昌箕山文旅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把张家庄打造为休闲、养生、写生、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重点景区。
河东张庄村:治理创新的“三重奏”
“集体账上有了钱,办事才有底气!”花石镇河东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红松翻开2024年经济台账,115万元的集体收入格外醒目。这背后,是创新治理模式的新实践。
近年来,河东张庄村创新“集体+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先后入股原谷原麦连锁店、成立河东张羊肉体验馆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行“片区化、信息化、片长负责制”治理模式,将整个村庄划分为9个片区,每个片区划分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设有网格长、网格员,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采取“片区+积分+二维码”办法,设置村民“义务工”岗位,每月依据积分多少,对优秀者进行表彰;把孝善责任纳入村规民约,依托“孝道日”和传统节日定期举办孝道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一次次探索,是禹州市花石镇河东张庄村以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交上的答卷。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为建强战斗堡垒,花石镇河东张庄村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针对村“两委”党员干部制定“三过硬”(思想过硬、工作过硬、作风过硬)规定,筑牢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压舱石”。
“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如今,头顶一个个“国”字号桂冠的河东张庄村,激活了基层治理的“末梢神经”,让群众幸福可触、可感、可及。
“党的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禹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党建+产业+治理”融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示范引领作用,让“组织强、产业旺、治理优、生态美、百姓富”的美好图景在禹州大地全面铺展。
来源:禹州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文君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