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支付宝账号解除授权”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热议。随手点击“同意授权”无意间开通了“免密支付”功能,但却向第三方机构提供了大量个人敏感信息,最终被“偷”走了不少钱!
一位网友建议大家打开支付宝,查看“个人信息授权管理”,称有望不到头的“惊喜”,同时呼吁大家顺便查下“免密支付/自动扣款”。
有人通过自查发现,自己不知不觉授权了121项,其中最早的是2015年底授权的,最近的是今年8月底授权的。百余项授权中,部分授权内容是获取昵称和头像,但也有不少涉及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码等敏感信息,甚至很多授权的软件、平台毫无印象,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很多网友自查后大吃一惊:“列表长到不见底……难怪一天到晚被骚扰电话袭击。”“11点半看到热搜,删了快一小时才删完。”……
还有不少网友查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后瞬间炸锅!原以为去年年初才检查过的“免密支付/自动扣款”不会有什么问题,没想到一查,竟然又新增了15个项目签约了“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服务,包括付款码免密支付、乘车码支付、自动还款、打车软件、定期扣款投资理财、外卖软件、视频会员等,甚至不知何时开通了某视频会员自动续费,7月1日被扣了238元会员年费……
对此,消费者可定期检查和管理“账号授权”和“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及时解除不必要的“授权”,关闭不需要的“扣费”。具体步骤为:“打开支付宝”—“搜索框”—“输入支付宝安全中心”—“更多服务”—“账号授权”
针对“自动扣费”的情况广大消费者应谨慎开通自动扣款功能。除了生活场景中高频率出现的小额公共服务外,对于各种会员、出行、游戏等的自动扣款(免密支付),消费者在开通时需要多方权衡,特别是需要留意首月(次)优惠后自动续费的约定。建议定期清理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中的免密授权、自动续费等功能。
此外,我们应该养成定期核查账单的良好习惯。对于银行、微信、支付宝、电信、水电气等账单,应该逐一查看是否有异常扣费,如果有异常扣费,应该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置,以避免侵权行为长时间发生,自己还不知情。
来 源:大河报
编 辑:李 晞
审 核:齐荣生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