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灵宝市苏村乡:4万余亩苹果织就富民网,一颗“金果”托起乡村振兴梦

2025年10月23日| 浏览:431次| 字体:
分享到: 
      “我今年种了10亩红富士苹果,产量5万多斤,优质果率达80%,预计收入将超过13万元。”10月19日,手握刚摘下的红彤彤苹果,“灵宝果王”、苏村乡段家洼村果农李君让的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在灵宝市苏村乡,像李君让这样靠种苹果过上好日子的农户不在少数,一颗颗优质苹果正成为撬动山区经济、带动村民增收的“金果子”。

     苏村乡海拔高、光照足、昼夜温差大,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苹果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该乡坚持生态优先、科技引领,将苹果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从品种改良、技术赋能到市场拓展、品牌塑造,打出一套产业提质增效“组合拳”,推动苹果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

      在产业升级上,苏村乡强化科技支撑与龙头带动。一方面,引进东篱果业、中农乐科技等9家龙头企业,建成百亩以上矮砧密植示范园14个、千亩连片基地2个,推广水肥一体化、数字监测等现代化技术,打造高标准样板园区;另一方面,实施品种结构优化工程,除引入“瑞雪”等优质晚熟品种与传统红富士形成互补外,还大力推广“秦脆”等新品种,及时完成2个老果园改造,同步推进高岭村千亩苹果示范园建设。

      “以前只知道多留果,现在才明白舍得疏果才能结出好果。”李君让感慨道。在园艺技术人员和乡土专家手把手指导下,全乡果农不仅掌握了疏花疏果、套袋防晒、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优质果率也从过去的60%提升到80%,每斤收购价也提高了0.8元。


      为破解“卖果难、卖价低”难题,苏村乡构建起“产销对接+品牌增值”双路径,每到成熟季,湖南、江苏、广西等地收购客商络绎不绝。清晨6点,果园里还浸着露水的凉意,高家岭村果农毛社雄已挎着篮子钻进果树间,“这时候摘苹果最好,露水没干能护住果皮,吃着也更脆甜。”说话间,他已将大小均匀的苹果分拣装筐,筐沿很快堆起了红红的“小山”。


      傍晚时分,  村里的苹果收购市场渐渐热闹起来,毛社雄拉着满车苹果赶到时,不少客商已在灯光下验货。暖光灯下,红富士泛着透亮的光泽,客商翻拣、称重、算账,毛社雄在一旁麻利地协助,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整车交易。如今,“白天摘果保新鲜、晚上售果快流通”的模式,已成为苏村当地果农的共识。
      在品牌建设方面,苏村乡建立覆盖生产全过程的“两品一标”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连续四届在灵宝市“金城果会”获得“果王”“金奖”等殊荣,让“苏村苹果”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仲秋时节的苏村乡,漫山遍野的苹果园郁郁葱葱,红色果子挂满枝头,成为山区最亮眼的风景线。据统计,目前该乡苹果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年产量可达1.6亿公斤,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苹果产业真正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苹果产业的投入,建设苹果分拣包装车间和冷链仓储设施,拓展商超直供、定制礼盒等业态,推动苹果产业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深度转型。”苏村乡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完善集生产、加工、物流、销售、文旅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让更多山区农户靠着这颗“金果子”,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作者:许芳芳  姚冬民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上一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部分省份粮食收购和产销衔接推进会议

下一篇:霜降时节农事忙!沁阳1.5万亩山药迎来收获季!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