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 > 详情

开封市祥符区60万亩花生如何“躲”过连绵阴雨?

2025年11月05日| 浏览:402次| 字体:
分享到: 

      “最后一垄花生刨完喽!你瞅这‘白胖子’,个个饱满,今年收成稳了!”近日,在开封市祥符区万隆乡河流村的田埂上,金周花生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范金周捧着花生笑开了花。随着最后一块地的花生采收入仓,祥符区60万亩花生采收工作圆满收官。

      花生是祥符区的特色农产品,也是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金豆豆”,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今年,面对连续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上下齐心协力,靠良种、靠组织、靠互助,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抢收保粮战。

      良种打基础
      “多亏种了‘豫花37号’,早熟十来天,抢在大雨前收了一大半!”在豫老汉合作社的田头,负责人唐建党剥开一颗花生,红润饱满的果仁闪闪发亮,“这品种耐储存、产量高,一亩地能多收一百斤左右,种着心里踏实。”
      近年来,祥符区大力推广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花生新品种,目前“豫花37号”等优质品种在全区三大花生产区种植比例已达三成以上。这些“早上市、抗风险”的良种,成为应对极端天气的第一道防线。
      “种子免费、技术上门、肥料统供,最后统一收购,每斤还比市场价高出四毛五。”唐建党介绍,今年合作社推行“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在多个乡镇建立7000多亩富硒黑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带动周边农户抱团发展。
      互助保丰收
      “有订单,不愁卖;有保障,敢投入。”这是越来越多祥符农户的真实感受。通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合作社不仅提升了花生品质,也让农民从“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取暖”。
      采收关键期,一场连阴雨让部分地块积水,花生面临烂在地里的风险。危急时刻,一场“邻里互助抢农时”行动在全区迅速铺开。
      乡镇连夜组建200多支互助小组,青壮年志愿者挽起裤腿下田帮收;种植大户开着收获机免费为小农户脱粒;村干部协调场地,组织集中晾晒……一时间,田埂上人声鼎沸,你帮我、我帮他,暖意驱散了阴雨带来的焦虑。
      “老伴腿脚不便,我一个人都不知道该咋办。”仇楼镇村民王秀兰感动地说,“多亏三个小伙子连着帮了三天,收完还帮我运回家晒。比亲儿子还贴心!”
“我们提前摸排缺劳力、地块分散的农户,由政府牵线,与合作社、种粮大户结对帮扶。”范村乡副乡长王蒙蒙说:“政府搭桥,资源整合,再大的困难也能扛过去。”

      监管守安全
      采收结束,质量监管才刚起步。在祥符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检员赵兴国手持检测仪,对每一批待售花生进行抽检,“黄曲霉毒素高温也杀不死,一颗霉变花生可能污染整批货,必须严查。”
      加工环节,监管同样严格。在开封龙大植物油公司车间,分拣工人仔细挑出霉变、破损、空壳花生;市场监管部门每周开展抽检,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厂,层层把关。
“我们一年加工20多万吨花生,质量就是生命线。”公司质检部主任时红指着检测报告说,“不仅要对消费者负责,更要守护‘祥符花生’这块金字招牌。”

      延链促增收
      如今,一颗颗带着泥土清香的“金豆子”,正变身食用油、花生酱、麻辣花生等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走上百姓餐桌。
      “今年收得省心,卖得也安心。”王秀兰笑着说,“合作社统一收购,价格有保障,交一半货就拿到了定金。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抓好花生产业,要靠科技提质、组织增效,更要靠链条延伸。”祥符区委负责同志表示:“我们的目标很明确: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老百姓的‘钱袋子’实实在在鼓起来。”
      夕阳西下,陈留镇八里庙村广场上,农户们正忙着装袋、过秤、装车。晚风拂过,吹动着一袋袋干爽的花生,也吹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

作者: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娜 通讯员 时学彬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下一篇:灵宝市烟草专卖局:“三心”惠烟农 售烟更轻松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