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笋作为应季美味受到大家的喜爱。可是,因贪吃春笋而导致晕厥、呕血的事件也频频发生,引发了广泛关注。那么,多吃春笋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春笋的正确吃法又是什么?哪些人群应慎重或避免食用春笋?
当心“笋友”变“损友” 春笋具有促进消化、补充营养、调节血糖等功能,但并非人人适宜。我们在享受春笋美味的同时,应警惕其潜在的食用风险,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食用量及食用方式。
过量食用春笋易致消化不良。虽然春笋营养丰富,但过量食用可能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春笋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消化,但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春笋应适量食用。
过量食用春笋易诱发结石。春笋中含有一定量的草酸,若摄入过多,草酸可能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从而增加泌尿系统结石的风险。 食用春笋可能引起过敏。春笋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肿等。 这4类人不要食用春笋 胃肠道疾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春笋。
对于消化系统较为敏感或脆弱的人群来说,虽然春笋中的大量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但过量摄入可能引发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让胃肠“不堪重负”,加重胃肠道疾病症状。 泌尿系统有结石的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春笋。
春笋中的草酸如同一颗隐藏的“结石种子”,若在体内与钙结合,便可能形成草酸钙结石,加重原有的泌尿系统结石问题。 过敏体质者最好不要食用春笋。春笋中的某些成分可能诱发过敏反应,建议过敏体质者在食用春笋前最好进行过敏原测试。
尿酸高的痛风患者最好不要食用春笋。春笋中含有一定量的嘌呤,过多摄入可能增加体内的尿酸,加重痛风症状。
烹饪春笋时要兼顾安全与美味 预处理是关键。春笋在烹饪前应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削皮、切片,并需要在清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涩味和草酸。这一步骤是降低患结石病风险和提升口感的关键。
烹饪春笋应适度。应选择健康、低脂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或需要加入重调料的烹饪方式。这样既能保留春笋的营养成分,又能降低健康风险。 食用春笋应适量。
每个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同,对春笋的耐受情况也有差异。因此,想享受春笋的美味,应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避免因贪食而引发健康问题。
作者:钟艳宇
编辑:杜勇
审核:文成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