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才荟 > 详情

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李素云:三十载逐光,以仁心织就健康守护网

2025年6月03日| 浏览:857次| 字体:
分享到: 

      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疾病领域,有一位熠熠生辉的医者,她就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素云。从医30多年,她在临床一线默默耕耘,以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医术,在医学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攻坚:为慢阻肺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高达13.7%,患病人数近1亿,其患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长期以来给无数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面对这一医学难题,李素云将她的智慧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其中。   

      针对慢阻肺肺功能持续下降、容易反复急性加重的世界难题,她带领团队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的支持下,先后完成17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当数据显示“中医药治疗延缓肺功能的年下降速率60.7%,减少年急性加重次数52.1%”时,这位平日从容的女医者红了眼眶:“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如今,面对基层防治慢阻肺的短板,她又带领她的团队建立河南省慢阻肺基层队列研究,未来将大大提升河南省基层防治水平。   

      守正创新:在中西医结合中破壁前行   

      深夜的实验室依然亮着暖黄的灯光,李素云正带领团队进行有效中药方药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期“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疗效,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在她眼中别有洞天。就是凭着这种执着,她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中医药作用机制,让传统医学焕发现代光彩。

    

      中医药的疗效和价值不容置疑,但如何用现代科学语言阐释其中的奥秘,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李素云深知这一点,她带领团队借助靶点发现、组学等先进技术,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深入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中西医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智慧交融。”正如她在获奖感言中所说:“中西医不是简单相加,而是智慧交融。”   抗疫先锋:用行动诠释医者担当   

      当非典疫情肆虐时,李素云毫不犹豫地投身抗疫一线。她主动请缨,自愿前往发热门诊,用专业知识和无畏精神,为患者筑起了一道生命的防线。在连续奋战的二十多个日夜里,她科学管理,边探索边研究,制定了完善的防治方案,为最终战胜非典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时,李素云凭借职业敏感性,提前部署,要求呼吸科提高防护级别,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疫情暴发后,她担任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和中医预防救治技术指导组组长,肩负起全省抗疫的重任。   

      在抗疫的战场上,李素云带领团队研发了银翘解毒合剂等7种院内制剂,在缩短核酸转阴时间、降低重症转化率等方面成效显著,被纳入河南省医保目录,为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曙光。她还研制了前麻止嗽颗粒,成为疫情及后疫情时代感染咳嗽和感染后咳嗽的良药。   

      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肺病学高质量发展   

      作为呼吸科学科带头人,李素云带领团队明确了学科定位与发展思路,制定学科建设目标,凝练学科方向。她将慢性气道疾病、肺部感染、肺间质疾病作为主攻领域,以解决临床疗效瓶颈问题为核心,引技术、培人才、提升临床疗效。

    

       在她的带领下,团队先后承担了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105项国家级项目/课题,不仅提升了团队的科研实力,也为中医肺病学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非典到新冠,从临床到科研,从科室建设到人才培养,李素云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科研匠心、家国情怀”。正如她常说的:“我的使命,就是让更多患者呼吸顺畅,让中医药在守护人民健康中绽放光彩。”这位在医学道路上执着前行的追光者,正以坚定的步伐,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着中医人的时代答卷。

来源:河南省科协

编辑:杜勇

审核:雷建树

上一篇:从基层到劳模:马雪亮的高铁逐梦征程

下一篇: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丨李高鹏:在新能源客车领域 “驾” 出创新之路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