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详情

“蟹”逅好味“稻”丰收了

2023年11月09日| 浏览:2610次| 字体:
分享到: 
       “经过两年的摸索,今年的稻和蟹迎来了大丰收,稻田养蟹把水稻变成了绿色水稻,螃蟹也成了生态螃蟹。”11月8日,开封祥符区杜良乡良村民曹永给顾客抓完螃蟹,顾不上喝口水,又赶紧碾米、装袋。
  “蟹田米太受欢迎了,因为临路,我这二十多亩地,螃蟹和大米都不用拉到家,在地头就销售完了。”说起自己的蟹田米,曹永语气里充满了干劲与满足。
  曹永从2021年发展稻蟹混养,由于养殖基地紧邻着310国道,交通便利。今年,曹永专门从江苏南通购买了两万只蟹苗,目前,水稻也已收割,螃蟹的销售也进入尾声,他把碾米机放在了地头,现磨现卖,米香味儿让过路的行人纷纷购买。
  曹永说,螃蟹从(农历)八月十二开始上市,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每天晚上来抓螃蟹的都有二三十人,大部分是家长带孩子来体验生活的。
  三年的养殖,让曹永对稻蟹混养的经验逐渐成熟,也使得螃蟹和水稻的质量逐年提升。由于是自产自销,实惠的价格也让他的产品口口相传,收获了很多老客户。
  “这些稻田蟹虽然个头不大,但肉质细腻、黄满膏肥。”说起他的这些宝贝,曹永打开了话匣子,螃蟹是生态的保证,由于蟹属于甲壳类动物,对化学品非常敏感,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影响其成活生长,稍有不慎,就会大面积死亡,因此稻田里放进螃蟹后就不能打农药和除草剂等。“现在我的技术已基本成熟,明年,我打算再扩建十几亩地,让稻蟹养殖成为我们杜良乡的一张名片。”
  稻因蟹而优,蟹因稻而贵。“稻蟹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的立体生态农业模式,一方面是利用稻田蟹来松土、除草、捉虫,用螃蟹的粪便肥田,促进水稻生长,另一方面也是为稻田蟹提供阴凉、安全的生长环境,实现双丰收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介绍,杜良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有得天独厚的水利条件,引黄河道纵横交错,自流灌溉,杜良大米米质香醇可口。下一步,祥符区将在稻蟹种养一体化成熟的条件下,发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稻鱼蟹”综合种养模式中来,在推动水环境改善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王 娜 文/图)

上一篇:擦亮“蔬乡孙营”金字招牌

下一篇:河南省示范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来了

报纸期刊

河南科技报
农家参谋

咨询: 0371-69333566     电话: 136-7336-5366    邮箱: 470363313@qq.com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政七街13号2号楼

Copyright 2018-2025 科技新闻网 AII Rights Reserved     科技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41120200005》

豫ICP备06011472号-3     网站版本号: v2.2 更新日志     技术支持:全息数字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