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蔬乡孙营”金字招牌
秋末冬初,通许县孙营乡侯李村的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李亚辉种植的30亩脱毒红薯迎来了“丰收季”,专业收割机驶过,一垄垄红薯便从泥土中翻滚而出,个个体态饱满,颜色鲜亮,附近务工的村民熟练地将新出土的红薯分拣、装车,红薯的丰收为他们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因为这几天红薯行情不好,装运好,我先存在红薯窖里,等到价格好了再卖出去。”在红薯地里忙碌着的李亚辉一边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一边盘算着红薯的销售。眼下,红薯的价格并没有达到李亚辉的预期,他决定将80吨红薯全部储存在侯李村现代化红薯仓储窖中。
侯李村是孙营乡传统红薯种植区,村里一半以上的田地都种植了红薯,今年种植面积近1200亩。为推动红薯产业种植、贮藏、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侯李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利用政府投入的160万项目资金,在2022年新建了侯李村现代化红薯仓储窖,仓储窖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储存量达300万斤。红薯“入住”现代化仓储窖,不仅延长了红薯的贮藏期和销售期,也实现了红薯“旺季收储、淡季销售”。
除了红薯,孙营乡优质胡萝卜也陆续进入收获期。在通许县雨洋种植合作社生产车间,一袋袋分拣清洗后的胡萝卜正在装箱运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
通许县雨洋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韩磊:“我们雨洋种植合作社是‘基地+农户+合作社’,我们现在身边围绕着有3000多户农户,有10多个基地种植大户,因为是统一管理,统一的服务指导,合作后,农民每亩多收入500元~1500元。”
合作社采取订单式种植模式,技术培训师和种植管理员常年在田间地头,为菜农免费提供胡萝卜种植技术。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市场化的销售模式,实现了合作社和菜农的“双赢”。
近年来,孙营乡结合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蔬菜发展经验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带动群众发展蔬菜生产、培训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形成了胡萝卜、土豆、有机花菜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通许酸辣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孙营乡蔬菜产业腾飞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许县孙营乡党委书记海伦:“依托孙营乡蔬菜种植优势,我们选准做强蔬菜产业,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别是我们围绕通许县创建中国酸辣粉之都,积极提供淀粉原料和蔬菜料包,打造了从田间地头到群众餐桌的蔬菜全产原料,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目前,孙营乡已建成冷库200余座,分拣加工基地100余个,胡萝卜、土豆、有机花菜、包菜等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年交易额6.4亿元,蔬菜产业已成为孙营乡村集体经济跨越式发展、群众致富增收的“金钥匙”。
(潘紫辉 王正一 董威 王娜)
上一篇:裕丰303演绎盛世中国最美丰景 中国种业第一“棒”再现雄心壮志
下一篇:“蟹”逅好味“稻”丰收了